双胎前置胎盘需从产前评估与监测(超声检查评估胎盘类型、母体状况等,双胎更细致)、孕期管理(休息活动、营养支持,双胎更需注意)、分娩方式选择(多建议剖宫产,双胎需充分抢救准备并择时)、产后处理(观察子宫收缩、新生儿处理,双胎子宫收缩观察更重要)及特殊人群考虑(高龄孕妇监测更严格,既往剖宫产史孕妇胎盘植入风险高需加强监测和术前准备)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保障母儿安全。
一、产前评估与监测
1.超声检查:通过超声详细评估前置胎盘的类型,如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接近但未达宫颈内口)。超声还可了解胎盘位置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胎儿情况等,一般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位置变化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等情况,不同孕周的超声检查频率需遵循医生建议,例如孕中期可每4-6周检查一次,孕晚期可能需更频繁。对于双胎前置胎盘,由于两个胎儿的情况都需关注,超声监测要更加细致,密切观察两个胎儿的胎位、生长指标等。
2.母体状况监测:监测孕妇血常规,因为前置胎盘可能导致产前、产后出血,需要关注血红蛋白水平,若血红蛋白降低可能提示有出血情况,要及时评估出血风险。同时监测孕妇血压等一般生命体征,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等其他并发症对母胎的影响。对于双胎前置胎盘的孕妇,母体负担更重,更要密切监测母体各方面指标,因为双胎妊娠本身就增加了母体的生理负担,加上前置胎盘的情况,母体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单胎前置胎盘更高。
二、孕期管理
1.休息与活动:孕妇需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性生活等可能引起腹压增加的活动。适当的休息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一般建议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利。对于双胎前置胎盘的孕妇,更要注意休息,因为双胎妊娠子宫增大更明显,左侧卧位可能更有助于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等,休息时尽量采取舒适且有利于减少子宫对宫颈压迫的体位。
2.营养支持:保证孕妇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的食物,例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充足的营养有助于孕妇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对于双胎前置胎盘的孕妇,由于需要为两个胎儿提供营养,更要注重营养的合理摄入,确保母体有足够的营养储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出血等导致的营养消耗。
三、分娩方式选择
1.剖宫产是主要分娩方式:双胎前置胎盘通常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因为前置胎盘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经阴道分娩时,子宫收缩可能导致胎盘剥离面出血难以控制,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安全。剖宫产可以在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娩出胎儿,同时能够更好地处理胎盘出血等情况。对于双胎前置胎盘,剖宫产时需要充分做好输血等抢救准备,因为双胎妊娠剖宫产出血风险较单胎更高,要确保母儿安全。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如孕周、胎盘位置、胎儿情况等综合评估后决定剖宫产的时机,一般建议在孕36-37周左右根据母胎情况选择合适的剖宫产时间,尽量让胎儿在相对成熟但又避免过早导致早产相关并发症的孕周娩出。
四、产后处理
1.子宫收缩观察与处理:产后要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因为前置胎盘产后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风险较高。可以通过按摩子宫等方式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遵循产科常规处理,但不涉及具体药物使用剂量等指导)。对于双胎前置胎盘产后的子宫收缩观察更为重要,因为双胎妊娠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子宫复旧相对困难,更易发生出血。
2.新生儿处理:双胎前置胎盘娩出的新生儿需要密切观察其呼吸、肤色、体重等情况,因为前置胎盘可能导致胎儿在宫内有一定的缺氧风险等,所以新生儿出生后要按照新生儿科常规进行评估和相应处理,如必要时需转入新生儿科进一步观察和治疗,确保双胎新生儿的健康。
五、特殊人群考虑
1.高龄孕妇:如果双胎前置胎盘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年龄≥35岁),那么孕期的监测要更加严格。高龄孕妇本身发生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就较高,加上双胎前置胎盘,更要密切关注母体的各项指标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超声检查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以更好地评估胎儿是否存在生长受限等情况,同时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高龄等因素对母儿的影响,与孕妇充分沟通剖宫产的必要性等相关事宜。
2.有既往剖宫产史孕妇:对于有既往剖宫产史且合并双胎前置胎盘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组织不同程度地侵入子宫肌层,由于既往剖宫产子宫肌层有损伤,前置胎盘时胎盘可能着床于子宫瘢痕处,导致胎盘植入,这会进一步增加产后出血等风险。所以这类孕妇在孕期要加强超声监测,评估胎盘与子宫瘢痕的关系等,分娩时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血制品准备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出血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