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冬春季高发经飞沫等传播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血常规等有相应表现胸部影像学一般无异常主要对症和抗病毒治疗多数预后良好;新冠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全球大流行不同季节可发病传播途径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常规早期可无明显异常胸部影像学有相应改变治疗包括多方面预后差异大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各有特点需关注。
一、病因与病原体
普通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包括甲型、乙型等型别。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通常在冬春季高发,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新冠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的气溶胶传播等,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不同季节均可发病,但秋冬季节相对更易传播。
二、临床表现
普通流感:起病急,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较为明显,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咽痛等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见于儿童流感患者。
新冠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相较于普通流感,新冠感染的症状表现更为复杂多样,部分患者即使是轻型也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的康复过程,且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重症。
三、实验室检查
普通流感: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可为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新冠感染:血常规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可有血小板减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也可为阳性,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显示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四、影像学表现
普通流感:一般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表现,合并肺炎时可出现肺部炎症浸润影等。
新冠感染:胸部影像学早期可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五、治疗与预后
普通流感: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缓解咽痛等症状。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发病48小时内开始使用效果较好,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一般1-2周可康复。
新冠感染: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等;抗病毒治疗可使用Paxlovid等药物,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对于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综合治疗。新冠感染的预后差异较大,大部分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者等重症风险较高,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患者病愈后可能会存在较长时间的后遗症,如乏力、气短、嗅觉味觉减退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普通流感或新冠感染后,普通流感相对症状可能相对局限于发热、呼吸道等表现,但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可能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儿童感染新冠感染后,相较于成人可能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且在病情变化上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家长更加细致地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在治疗上,儿童使用药物需严格按照儿童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物理降温等。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多有基础疾病,感染普通流感或新冠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老年人感染普通流感时,可能会加重原本的基础疾病,如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加重等;感染新冠感染时,更易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老年人在感染后需要更加密切的医疗监测,注意保暖、加强营养支持,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孕妇:孕妇感染普通流感或新冠感染都需要特别关注。孕妇感染普通流感后,高热等症状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等;孕妇感染新冠感染后,重症风险相对增加,且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感染普通流感或新冠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进展迅速,易发展为重症,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加强防护,一旦感染应尽早进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