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营养不良及其他因素。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会影响月经;子宫内膜损伤由人工流产、宫腔粘连等引起;营养不良因长期缺乏营养或过度节食导致;其他因素有全身性疾病(重度贫血、慢性肝炎等)、妇科疾病(卵巢早衰等)及药物因素(避孕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影响月经。
一、内分泌失调
1.原因及影响
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可导致月经量少。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卵泡发育及排卵,进而引起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少,同时可能伴有多毛、肥胖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内分泌调节的紊乱,而长期的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常见原因之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及内分泌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碘摄入异常等有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病,对于育龄女性来说,会对生殖内分泌产生明显影响。
2.不同人群表现
对于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量少,这通常是生理现象,但如果长期不规律且伴有其他不适,也需要就医评估。
育龄期女性若生活压力大、长期熬夜等,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量少,这与她们面临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压力,生活方式不规律有关。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也会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过渡阶段,但也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二、子宫内膜损伤
1.常见原因及机制
人工流产手术是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的常见原因。多次人工流产会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子宫内膜变薄,从而引起月经量少。因为人工流产过程中,器械会刮蹭子宫内膜,频繁操作会严重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宫腔粘连也会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多发生在宫腔操作术后,如刮宫术后等。宫腔粘连会使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导致月经量减少,同时可能伴有痛经等症状。其发生与手术操作导致的宫腔感染、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等有关。
2.不同人群情况
对于有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尤其是年轻育龄女性,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损伤导致的月经量少,这类女性需要注意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的次数。
对于接受过宫腔手术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术后都需要密切关注月经情况,若出现月经量少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宫腔粘连等问题可能在术后一段时间才逐渐显现。
三、营养不良
1.影响机制
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生殖内分泌功能。当机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时,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修复。例如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而贫血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及激素运输等,进而影响月经,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
过度节食减肥的女性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由于摄入的热量及营养物质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包括生殖系统的营养供应,从而导致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少。
2.不同人群表现
青少年女性如果存在挑食、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进而影响月经,出现月经量少,这需要家长关注青少年的饮食情况,引导其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
育龄期女性若为了追求苗条身材而过度节食,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月经量少问题,这类女性需要认识到健康饮食对于月经及整体健康的重要性,调整饮食结构。
四、其他因素
1.疾病因素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月经量少,如重度贫血、慢性肝炎、肾炎等。重度贫血会使身体各器官组织的血氧供应不足,包括生殖系统,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代谢,导致月经量减少;慢性肝炎会影响肝脏对激素的代谢功能,肾炎会影响机体的水盐代谢及内分泌平衡,从而间接影响月经。
某些妇科疾病除了上述提到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外,如卵巢早衰,也会导致月经量少。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卵泡发育障碍,进而出现月经紊乱,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医源性损伤(如放疗、化疗)等有关。
2.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月经量少。例如避孕药,尤其是长期口服的复方短效避孕药,其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长期服用可能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量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等也可能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月经改变。不同药物对月经的影响机制不同,有的是通过影响激素分泌,有的是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的反应等。
对于正在服用可能影响月经药物的女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药物对月经的影响,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如果因为病情需要必须服用这些药物,要密切关注月经情况,出现月经量少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