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过敏性支气管炎有咳嗽(长期反复、刺激性干咳、诱因相关)、喘息(有喘鸣音、呼吸急促,程度不一)、其他如类似鼻炎症状、胸闷等表现,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依检测明确过敏原并规避,不同年龄方式有别,生活方式影响接触风险)、药物治疗(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免疫治疗(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效果不佳可考虑,不同年龄性别效果有差异,生活方式影响选择)、对症支持治疗(针对鼻塞流涕等用相应药物,需考虑年龄、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症状
(一)咳嗽
特点:通常为长期、反复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白天或夜间均可发作,尤其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情况下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例如,有研究表明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且具有明显的诱因相关性。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的大人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表现可能无显著差异,但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因烟草刺激呼吸道,使咳嗽症状更易出现且加重。有吸烟史的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其气道受到的损伤更严重,咳嗽往往更为顽固。
(二)喘息
特点: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喘鸣声,呼吸急促。喘息的发作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一些患者在发作时可通过肺部听诊听到明显的哮鸣音。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性别因素对喘息表现影响不显著,但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喘息发作时的不适感相对更明显。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或接触化学刺激性物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喘息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三)其他症状
特点: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类似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这是因为过敏反应可累及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还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胸闷的感觉。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大人,过敏性支气管炎合并鼻炎症状的情况更为常见。女性患者在经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过敏相关症状稍有波动,但总体影响不大。长期精神压力大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对过敏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产生一定影响,如使症状相对更易加重。
二、治疗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措施: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患者的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某些食物等。然后让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寝具;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执行,而成人可自主操作。性别对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影响不大,但生活方式中如果有频繁社交活动且接触各类环境的情况,会增加接触过敏原的风险,需要更加注意规避。
(二)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可迅速缓解喘息、气急等症状。这类药物通过激动呼吸道平滑肌的β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减轻气道痉挛。
糖皮质激素:包括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是治疗过敏性支气管炎的常用药物,可减轻气道炎症。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局部作用于气道,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能抑制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适用于轻至中度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
(三)免疫治疗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该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严格评估后进行。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在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中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早期开始免疫治疗可能效果更好。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有频繁的过敏相关症状发作且严重影响生活,免疫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生活方式对治疗的影响。
(四)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有鼻塞、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例如鼻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鼻腔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拮抗组胺受体,减轻过敏相关的鼻部症状。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在选择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比如儿童和成人在药物选择和剂量上有明显区别,成人相对可以选择的药物种类更多。性别对这类对症药物的选择影响不大,但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一些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有驾驶、操作机械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患者,需要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