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附件囊肿是发生在左侧卵巢或输卵管的囊性肿物包含多种类型成因不同临床表现有多数无症状、腹部不适、月经紊乱、压迫症状等诊断方法有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查、腹腔镜检查治疗原则有随访观察、手术治疗不同人群中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需关注相关情况更年期女性需警惕恶性可能有盆腔炎病史女性风险较高要注意预防复发。
一、左附件囊肿的定义
左附件囊肿是指发生在左侧卵巢或输卵管的囊性肿物,卵巢和输卵管统称为附件,左附件囊肿包含多种类型,如卵巢功能性囊肿、炎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
二、常见类型及成因
卵巢功能性囊肿
卵泡囊肿:多因卵泡不成熟或成熟后不排卵,卵泡液潴留形成。正常女性每月有卵泡发育,若卵泡未按规律排卵,持续生长就可能形成卵泡囊肿,常见于育龄女性,一般无特殊症状,部分可自行消失。
黄体囊肿:正常黄体是囊性结构,可使卵巢略增大。若黄体血肿持续存在或增大,或黄体血肿被吸收后液体潴留,就形成黄体囊肿。常见于月经周期后期,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下腹部隐痛等症状。
炎性囊肿:多由盆腔炎症波及卵巢和输卵管引起。女性盆腔内器官感染炎症后,炎症蔓延至附件,导致局部组织渗出、包裹形成囊肿。例如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可能引发炎性附件囊肿,患者常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且疼痛在活动或性交后可能加重。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卵巢上,周期性出血形成囊肿,囊肿内含有类似巧克力样的粘稠液体,故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常见于育龄期有生育史的女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相关,患者多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等表现,疼痛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
三、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多数无症状:较小的左附件囊肿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
腹部不适:囊肿较大时,可能会感到下腹部坠胀、隐痛。如果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会出现突发性的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卵巢囊肿蒂扭转时,患者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月经紊乱:某些卵巢功能性囊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比如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功能性肿瘤,可分泌雌激素,引起月经紊乱,在青春期女性可能表现为月经初潮后月经不规则,育龄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
压迫症状:巨大的左附件囊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左附件囊肿最常用的方法,可清晰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等。通过超声能判断囊肿是囊性还是实性,囊内情况等。例如超声下可见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多提示为囊性囊肿。
血清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囊肿,如卵巢肿瘤相关的囊肿,可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AFP等。若CA125明显升高,需警惕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但该指标升高也可见于盆腔炎性疾病等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腹腔镜检查:对于诊断困难或考虑为卵巢肿瘤的患者,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盆腔情况,明确囊肿的性质,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卵巢肿瘤的金标准。
五、治疗原则
随访观察: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考虑为功能性囊肿的左附件囊肿,可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的变化。一般建议间隔1-3个月复查超声,若囊肿持续存在或有增大趋势,则需要进一步处理;若囊肿自行缩小或消失,可继续观察。例如直径小于5cm的单纯性囊肿,若无特殊症状,可先随访。
手术治疗:
囊肿剥除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尤其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通过手术将囊肿从卵巢上剥除,尽量保留正常卵巢组织,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患侧附件切除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或囊肿为恶性的患者。例如卵巢恶性肿瘤时,可能需要切除患侧附件及相关组织。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大多数左附件囊肿,若符合手术指征,可选择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等。
六、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是左附件囊肿的高发人群,需要关注月经情况、是否有腹痛等症状。若有生育计划,发现左附件囊肿时需综合评估囊肿对生育的影响,必要时在备孕前或怀孕早期评估囊肿是否需要处理。例如怀孕早期发现卵巢囊肿,需根据囊肿大小、性质等判断是继续观察还是手术干预,因为孕期囊肿可能发生扭转等并发症。
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左附件囊肿的性质需要更加警惕恶性的可能。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现的左附件囊肿,即使囊肿较小,也应密切随访,必要时尽早手术,以排除卵巢恶性肿瘤。
有盆腔炎病史女性: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发生炎性左附件囊肿的风险较高,这类女性平时要注意预防盆腔炎的复发,如注意性生活卫生、经期卫生等。一旦出现下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治疗盆腔炎,减少炎性囊肿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