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及治疗方面存在关联与区别。发病机制均涉气道炎症与神经调节因素;临床表现有相似处也有不同,如发病年龄、主要症状等;诊断依据和鉴别要点因人群特点而异;治疗都需避诱因、用抗炎药,但哮喘重缓解和预防发作,慢性支气管炎重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处理,且不同年龄患者用药等有差异。
炎症机制:两者都涉及气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的气道炎症主要是由吸烟、感染等因素长期刺激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而哮喘的气道炎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等为主的慢性炎症。不过,它们都存在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情况,气道高反应性使得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更敏感,进而引发相应的症状。例如,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气道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能出现气道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杯状细胞增生等,哮喘患者也会有气道重塑,包括气道平滑肌增生、胶原沉积等,这种气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得两者在症状表现和病情发展上有一定的联系。
神经调节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在两者发病中都有作用。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或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比如,在寒冷刺激等情况下,自主神经调节失衡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咳痰以及哮喘患者的喘息发作等症状。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自主神经发育和功能状态不同,儿童和老年人在这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特点有所不同。儿童的自主神经调节相对不稳定,更容易因各种因素导致神经调节失衡引发呼吸道症状;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自主神经功能衰退,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出现气道反应性改变。
临床表现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表现:两者都可能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在晨间咳嗽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急性发作期可呈脓性;哮喘患者典型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发作前可有打喷嚏、流涕等先兆症状。在不同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两者临床表现有本质不同,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吸烟的男性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更高,而哮喘的发生可能与接触过敏原等因素相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不同致病因素后,临床表现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会有差异。例如,长期处于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无论是慢性支气管炎还是哮喘,都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道症状加重的情况。
差异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一般缓慢起病,病程较长,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喘息症状相对不突出;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少年较为常见,多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喘息症状往往比较明显,发作间期可无明显症状。从病史角度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或接触有害颗粒、气体等病史;哮喘患者多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每年咳嗽、咳痰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疾病。哮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肺功能检查等,如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等可辅助诊断哮喘。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哮喘的诊断需要结合儿童的特点,如是否有特应性体质、家族过敏史等,并且肺功能检查在儿童中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患儿较好的配合;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则要注意与其他老年肺部疾病相鉴别,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鉴别诊断要点:需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密切,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逐渐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而哮喘的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支气管扩张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肺部影像学可发现支气管扩张的改变;肺结核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痰液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胸部影像学有结核病灶等特点。不同性别、年龄和病史的人群在进行鉴别诊断时,要充分考虑各自的特点,比如女性患者患肺结核的概率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老年人患某些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等情况都需要在鉴别诊断中加以考虑。
治疗方面的关联与区别
治疗关联:两者都需要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在抗炎治疗方面,都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例如,哮喘急性发作时可吸入糖皮质激素缓解气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剂量和方法,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要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等风险。
治疗区别:哮喘的治疗更强调缓解发作和预防发作,常用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等缓解喘息症状,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控制气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是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祛痰、镇咳、平喘,缓解期增强体质、预防复发等。在生活方式干预上,哮喘患者需要更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重点是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环境因素。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的药物等。例如,某些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在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中使用时需要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