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疫情,需从个人防护、环境消毒、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避免聚集和密切接触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采取措施。个人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家居和公共环境要恰当消毒;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减少聚集和密切接触;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做好防护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个人防护措施
1.佩戴口罩:
选择标准: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及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医用外科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等传播。N95/KN95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5%及以上,能更好地防护病毒。在人员密集场所、密闭空间等情况下建议佩戴N95/KN95口罩。
佩戴方法:佩戴口罩时要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鼻夹要紧贴鼻梁,使口罩与面部贴合紧密,避免有缝隙让病毒侵入。
2.手卫生:
洗手时机: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接触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等情况下都应及时洗手。
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要注意清洗手掌、手背、指缝、指尖、手腕等所有部位,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如果没有流动水,可以使用含酒精浓度至少60%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二、环境消毒
1.家居环境:
表面消毒:对于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手机、遥控器等,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照说明书稀释后使用)或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但使用酒精时要注意远离火源,避免明火,因为酒精易燃。
空气消毒:可以通过开窗通风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能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部分病毒等微生物。
2.公共环境:在公共场所,如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要留意环境中的消毒标识,遵循相关消毒规范。一般公共场所会定期进行全面消毒,自己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尽量减少触摸公共物品的频率,接触后及时进行手卫生。
三、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橙子等)、瘦肉、鱼类、豆类等。合理的饮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抵御病毒入侵。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抵抗力;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2.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像快走、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不同年龄段对睡眠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来支持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完善,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老年人睡眠质量可能相对较差,但也应尽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四、避免聚集和密切接触
1.减少聚集性活动: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大型聚会、密闭的室内娱乐场所等。因为在这些场所中,人员流动大,病毒传播风险较高。如果必须参加聚集性活动,要严格遵守场所的防疫要求,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2.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相处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排队时等都要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减少飞沫传播的机会。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避免与感染风险高的人群密切接触,因为他们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他们应更加严格遵循上述防护措施,如确保佩戴合适口罩,保持家居环境清洁消毒,坚持适度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家属要帮助老年人做好日常防护,如协助老年人正确佩戴口罩、监督手卫生等。如果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告知接触史等情况。
2.儿童:儿童在防护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尺寸的口罩,确保佩戴舒适且贴合面部。儿童的手卫生需要家长协助监督,比如在饭前便后帮助儿童用正确方法洗手。儿童的生活方式调整也需要家长引导,保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同时,要避免低龄儿童自行使用可能有风险的消毒产品等。
3.孕妇:孕妇在防护时要注意选择舒适的口罩,保证呼吸顺畅。在进行环境消毒等操作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接触高浓度的消毒剂。孕妇的生活方式调整要兼顾自身和胎儿健康,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方式,睡眠要充足。如果孕妇出现感染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怀孕的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4.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身体状况相对脆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他们除了要严格执行上述防护措施外,还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控制,遵循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在防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因过度防护等情况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如运动强度要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合理调整。一旦出现感染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且向医生详细告知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