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咳血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措施(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止血药物如垂体后叶素、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手术治疗(有相应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病情监测与随访(生命体征、咳血情况监测及定期复查、健康指导随访),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儿童患者需特殊评估和处理。
一、一般处理措施
1.体位引流
适用情况:对于能够配合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因血液阻塞气道导致的咳血加重情况。例如,病变在左上叶尖后段,可采取坐位;病变在左下叶、舌叶,可采取仰卧位,头低脚高;病变在右肺中叶,可采取仰卧位,床脚抬高30-50cm等。年龄较小、无法配合的儿童则需要医护人员辅助进行适当体位调整,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导致病情加重。
意义:通过体位引流可有效促进气道内血液及分泌物排出,降低气道阻塞风险,从而减少咳血进一步加重的可能。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咳嗽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指导患者先深吸气,然后用力咳嗽,将气道内的血液咳出。对于儿童,要耐心教导正确的咳嗽方法,可通过示范等方式帮助其掌握。例如,让患儿趴在家长腿上,家长用手轻拍患儿背部协助其咳嗽排血。
吸痰操作:若患者咳血量大,出现气道堵塞迹象,如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应立即进行吸痰操作。吸痰时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对于婴幼儿,吸痰管选择要适宜,压力要适中,防止造成呼吸道损伤。吸痰可及时清除气道内的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避免因窒息导致严重后果。
二、药物治疗
1.止血药物
垂体后叶素:可收缩小动脉,减少肺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孕妇等人群禁用。对于儿童,由于其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垂体后叶素需谨慎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氨甲苯酸: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发挥止血作用。适用于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咳血。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血栓形成倾向等不良反应。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剂量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剂量标准来计算。
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黏附性,促进凝血过程。可用于支气管扩张咳血的辅助止血治疗。其不良反应较少,但儿童使用时也需关注是否有过敏等情况发生。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病变局限:如果支气管扩张病变比较局限,且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大量咳血,病变肺叶或肺段有明确的影像学表现,如高分辨CT显示病变范围相对固定,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病变局限在一侧肺的某一肺叶,经过长期药物治疗仍频繁出现大量咳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呼吸功能时,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肺叶。
年龄因素:对于年龄较大但身体状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如果符合手术适应证,可考虑手术。而儿童患者需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因为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只有在病情极其严重,内科治疗无法控制时才会谨慎考虑手术,并且要充分与家属沟通手术的利弊。
2.手术禁忌证
全身情况差:如果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等全身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创伤,则不适合手术。对于儿童,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若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等情况,手术风险极高,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
病变广泛:当支气管扩张病变累及双侧肺叶,范围广泛时,手术切除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且手术风险极大,通常不采用手术治疗。
四、病情监测与随访
1.生命体征监测
心率、血压、呼吸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因为咳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情况,通过监测这些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更要加强监测频率,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如果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可能存在气道阻塞或肺换气功能障碍等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儿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样重要,可通过脉搏血氧仪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并进行纠正。
2.咳血情况监测
咳血量记录:准确记录患者每次咳血的量、颜色等情况。例如,将咳血分为小量咳血(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中等量咳血(每日咯血量在100-500ml)和大量咳血(每日咯血量在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量在300-500ml)。通过对咳血量的监测,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医护人员要更加细心观察其咯出物的情况,准确判断咳血量。
病情变化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再次大量咳血的先兆,如胸闷、气促、喉部有痰鸣音等情况。一旦出现先兆,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观察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要注意其精神状态等变化,因为儿童对咳血的耐受能力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3.随访
定期复查: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如高分辨CT)、肺功能检查等。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支气管扩张病变的变化情况,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复查时间,关注其肺功能发育是否受到影响。
健康指导随访: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随访,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如告知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配合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如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等,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支气管扩张咳血的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