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起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反应且易反复,病因有食物、药物、感染、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自身免疫、其他等因素,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管理包括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要注意饮食、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体质、注意皮肤护理、关注心理健康。
一、反复起荨麻疹的定义与表现
反复起荨麻疹是指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会反复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容易反复发作。
二、可能的病因
1.食物因素: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某些植物(如草莓、可可、番茄和葱蒜等)、某些食物添加剂如水杨酸盐、柠檬黄、安息香酸盐、亚硫酸盐等都可能是诱因,不同年龄人群摄入不同食物,儿童可能对牛奶、蛋类更敏感,成人可能因食用海鲜等引发。
2.药物因素:常见引起荨麻疹的药物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不同年龄人群使用药物不同,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成人用药也需注意自身药物过敏史。
3.感染因素: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发,不同年龄段感染类型有差异,儿童易患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关荨麻疹,成人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发。
4.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因素:常见吸入物有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接触物如某些植物、动物毛发、某些化学物质等,不同生活环境人群接触不同物质,过敏体质者更易因接触相关物质发病。
5.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发病情况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特别关注荨麻疹的发生。
6.其他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都可能与反复起荨麻疹有关,不同个体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三、诊断方法
1.详细病史采集:了解发病的时间、频率、诱发或加重因素、风团特点(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伴随症状(有无瘙痒、呼吸困难、腹痛等)、既往病史(有无过敏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家族史等,不同年龄患者病史采集侧重点不同,儿童可能需询问家长了解发病前后情况,成人可自身表述。
2.体格检查:仔细检查皮肤风团情况,观察有无其他异常体征,不同部位皮肤表现可能相似,但需排除其他皮肤疾病。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迹象,如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变化,儿童血常规检查需注意采血等操作的耐受性。
自身抗体检测:怀疑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时需检测相关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检测更有意义。
变应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查找可能的变应原,不同年龄人群变应原检测方法选择有差异,儿童皮肤点刺试验需谨慎操作。
四、治疗与管理
1.避免诱因:尽量明确并避免接触已知诱因,如避免食用过敏食物、远离过敏原等,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严格执行,过敏体质者更要细致排查。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物,可缓解瘙痒和风团症状,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儿童需选择儿童专用剂型,注意药物可能的嗜睡等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如急性严重荨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等,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等特殊情况时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
3.对症支持:对于有呼吸困难、腹痛等严重伴随症状的患者,需及时进行相应对症支持治疗,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反复起荨麻疹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尽量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在病史采集中家长要准确提供儿童发病前后详细情况,检查时需安抚儿童配合,日常护理要注意儿童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2.孕妇:孕妇反复起荨麻疹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尽量通过避免诱因、局部对症等方式缓解症状,密切关注胎儿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反复起荨麻疹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副作用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如抗组胺药物可能导致老年人嗜睡增加跌倒风险等,要加强护理观察。
六、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了解自身食物过敏情况,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儿童添加辅食需逐步引入,观察反应。
2.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生活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房间、清洗床上用品等,减少尘螨等接触,外出时根据情况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呼吸道吸入过敏原接触。
3.增强体质: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不同,儿童可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成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氧运动等,老年人运动要适度。
4.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和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根据季节变化注意皮肤保湿等,儿童皮肤娇嫩,需选择温和的护肤产品。
5.关注心理健康: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同人群可通过合适方式缓解压力,如儿童可通过游戏放松,成人可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