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与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遗传、年龄性别、气象因素等相关,预防需戒烟、避免职业及环境污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环境卫生,治疗分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和缓解期(戒烟、增强体质、用免疫调节剂、中药调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防治特点。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吸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环境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患病率越高。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及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臭氧、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多,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多,易继发感染。
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这些感染可引起气道黏膜的炎症、水肿、渗出,导致气道狭窄,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慢性支气管炎的易感性。如α-抗胰蛋白酶缺乏,虽然我国人群中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道防御功能逐渐减退,如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纤毛运动减退、吞噬细胞功能降低等,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高于年轻人。性别方面,一般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男性吸烟等暴露因素更多有关。
气象因素:寒冷空气可刺激腺体分泌增多,纤毛运动减弱,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利于继发感染。气温、湿度、气压的突变也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一)预防措施
戒烟:戒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最有效的措施。戒烟可使肺功能的异常变化减慢,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对于吸烟者,应强调早期戒烟的重要性,无论年龄大小,戒烟都可受益。
避免职业性和环境污染:对于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人群,应加强劳动保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等,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应尽量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以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的吸入。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老年人和儿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同时,应注意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在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等,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改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减少室内灰尘、霉菌等过敏原和污染物的积聚。
(二)治疗措施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或根据当地病原菌耐药情况选用抗生素。如患者有脓性痰,为应用抗生素的指征。一般口服抗生素,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
镇咳祛痰:对于咳嗽咳痰症状明显者,可选用镇咳祛痰药物。如右美沙芬可用于镇咳;溴己新、氨溴索等可促进痰液排出。
平喘:有气喘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以缓解气喘症状。
缓解期的治疗
戒烟:继续强调戒烟的重要性,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增强体质: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方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免疫调节剂: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适当选用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药调理:一些中药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重视。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如花粉、烟雾等。在治疗方面,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等。慎用镇咳药物,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潴留。对于有气喘症状的儿童,选用支气管舒张剂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病情变化较快,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预防方面,应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病情加重。治疗时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应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慢性支气管炎时,治疗需谨慎。预防上应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吸烟环境、污染空气等。治疗时应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必要时可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等,但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同时,应加强孕期的营养和护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