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牙龈缘向根方退缩致牙根暴露,常见原因有牙周病、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正畸治疗、全身性疾病等,表现为外观牙根暴露、感觉牙齿敏感,危害美观、功能与口腔健康,可通过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纠正不良习惯、合理正畸与修复、控制全身性疾病预防,轻度可靠口腔卫生维护控制进展,中重度可能需牙周手术改善。
一、牙龈萎缩的定义
牙龈萎缩是指牙龈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使牙根暴露的现象。
二、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
1.牙周病
年龄与性别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会发生生理性退变,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牙龈萎缩。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生活方式影响:口腔卫生不良是导致牙周病的重要因素,长期不刷牙、不使用牙线等,会使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促进牙龈萎缩的发生。
病史相关:有牙周炎病史的人,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炎症持续存在,会不断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龈逐渐萎缩。
机制:牙周病时,细菌及其毒素侵犯牙周组织,引起牙龈炎症,使牙龈组织水肿、变脆,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牙龈结缔组织纤维变性、破坏,牙龈附着丧失,从而发生萎缩。
2.刷牙方法不当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如果刷牙方法不正确,都可能引发牙龈萎缩。比如,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教导正确的刷牙方式,也可能因刷牙不当损伤牙龈。
生活方式:一些人习惯使用硬毛牙刷,或者刷牙时用力过大、采用拉锯式刷牙等不正确的方法,都会过度磨损牙龈,导致牙龈萎缩。
机制: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长期的机械刺激使牙龈边缘出现损伤,进而导致牙龈退缩。
3.不良修复体
年龄与性别:各个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如果佩戴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都可能引起牙龈萎缩。例如,老年人群中佩戴假牙的比例较高,如果假牙制作不合适,就容易导致牙龈萎缩。
生活方式:不良修复体可能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牙龈的正常生理功能,长期刺激牙龈会造成牙龈萎缩。
机制:不合适的修复体与牙龈组织不贴合,会形成局部的刺激点,导致牙龈炎症和萎缩。
4.正畸治疗
年龄与性别:青少年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牙龈萎缩相关问题,男性和女性在此期间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正畸治疗对牙龈的影响更需关注。
生活方式:正畸治疗中佩戴的矫治器如果不合适,或者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不佳,都可能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机制: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移动会导致牙龈组织的应力改变,若口腔卫生不良,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就可能引发牙龈炎症和萎缩。
5.全身性疾病
年龄与性别:某些全身性疾病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中的表现不同,例如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糖尿病患者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更易出现口腔并发症包括牙龈萎缩。
病史相关:患有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身体整体健康状况不佳,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容易发生牙龈萎缩。
机制:全身性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等,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周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和炎症,导致牙龈萎缩;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影响牙龈的血液供应和凝血功能,进而影响牙龈健康。
三、牙龈萎缩的表现及危害
1.表现
外观上:可见牙龈缘位置退缩,牙根部分暴露,严重时可看到多个牙根暴露,牙齿看起来变长。
感觉上:可能会出现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的情况,因为牙根暴露后,牙本质小管直接暴露,外界刺激容易传导到牙髓。
2.危害
美观方面:影响面部美观,牙齿看起来不整齐、变长等。
功能方面:可能影响咀嚼功能,因为牙龈萎缩后,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牙齿的稳固性下降,咀嚼效率降低。
口腔健康方面:牙根暴露后更容易发生龋齿,而且由于牙龈退缩形成的牙根面与牙龈之间的缝隙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菌斑,进一步加重牙龈炎症和口腔疾病。
四、牙龈萎缩的预防与改善
1.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年龄与性别:从儿童时期开始就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都应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女性在特殊时期更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防止因激素变化增加牙龈问题风险。
生活方式:定期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
纠正不良习惯
年龄与性别:无论哪个年龄段和性别,都要纠正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不良的口腔习惯,如避免使用硬毛牙刷、拉锯式刷牙等。
生活方式:减少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会加重口腔局部的炎症和血液循环障碍,不利于牙龈健康。
合理正畸与修复
年龄与性别:青少年正畸治疗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合适的矫治器,老年人群佩戴假牙要确保修复体合适。
生活方式:正畸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维护口腔卫生,佩戴假牙后要注意清洁和定期调整。
控制全身性疾病
年龄与性别: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口腔情况。
病史相关:有相关全身性疾病病史的人要更加关注口腔健康,与内科医生密切配合,控制基础疾病以维护口腔健康,降低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
2.改善方法
对于轻度牙龈萎缩: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控制牙周炎症,部分牙龈萎缩可能会停止进展。例如,坚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炎症得到控制后,牙龈可能会相对稳定。
对于中重度牙龈萎缩: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等治疗方法来改善。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例如,牙龈翻瓣术等手术可以尝试恢复牙龈的附着位置,但手术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