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可通过基础治疗(口腔清洁、龈上洁治、龈下刮治)、药物辅助治疗(局部药物如氯己定含漱液、碘甘油,全身药物如抗生素)、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牙龈切除术)及维护期治疗(定期复查、长期口腔维护包括持续口腔清洁和健康生活方式)来综合治疗,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治疗及维护方式以改善口臭。
一、基础治疗
(一)口腔清洁
1.正确刷牙: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需在家长帮助下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及牙龈沟内的菌斑和食物残渣。成年人也应坚持使用巴氏刷牙法,能显著减少口腔内的致臭菌数量。
刷牙时要注意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面、舌腭面和咬合面,确保全面清洁。
2.使用牙线或间隙刷:
牙缝较大的患者可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嵌塞,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对于牙龈退缩、牙缝增宽的牙周炎患者,间隙刷是更好的选择,能有效清洁牙齿邻接区。老年人牙齿松动、牙缝增大时,也可通过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来辅助清洁口腔,减少口臭相关菌斑堆积。
(二)龈上洁治
1.原理及作用:
龈上洁治是通过超声洁牙机或手工洁治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及色素。牙石是牙周炎的重要致病因素,长期堆积会刺激牙龈,导致炎症加重并产生口臭。研究表明,经过龈上洁治后,口腔内的致臭物质会明显减少,口臭症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适用人群:
所有牙周炎患者均应进行龈上洁治,无论年龄、性别。年轻人患牙周炎时,及时进行龈上洁治能有效控制炎症发展,避免口臭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牙周炎患者通过龈上洁治去除牙石等刺激物,也有助于改善口腔卫生和口臭问题。
(三)龈下刮治
1.原理及作用:
龈下刮治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牙周袋内的牙石等刺激物是导致牙周炎持续炎症和口臭的重要原因,龈下刮治能深入牙周袋内,清除这些致病因素,从而减轻牙龈炎症,减少口臭产生。临床研究显示,龈下刮治后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炎症指标会明显改善,口臭程度也会降低。
2.适用人群:
牙周炎患者中,牙周袋较深、龈上洁治后仍有较多龈下牙石残留的患者需要进行龈下刮治。不同年龄段的牙周炎患者,只要符合龈下刮治的适应证,都应进行该治疗。例如年轻的重度牙周炎患者,通过龈下刮治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口臭;老年牙周炎患者若存在较深牙周袋,也需进行龈下刮治来缓解炎症和口臭。
二、药物辅助治疗
(一)局部药物
1.氯己定含漱液:
氯己定含漱液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致臭菌。使用时,每天含漱1-2次,每次10-15毫升,含漱1分钟左右。对于牙周炎患者,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可以辅助控制菌斑,减少口臭。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牙齿和黏膜着色,所以一般使用时间不超过1周,儿童应避免长期使用,以防出现牙齿着色等问题。
2.碘甘油:
碘甘油有杀菌、收敛、消炎的作用,可用于牙周袋内的局部上药。将碘甘油涂于牙周袋内,能缓解牙龈炎症,减轻口臭。牙周炎患者在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可使用碘甘油辅助治疗。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方法,避免误吞。
(二)全身药物
1.抗生素:
一般仅在重症牙周炎患者或伴有全身疾病影响免疫功能的牙周炎患者中考虑使用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可用于控制牙周炎的急性炎症,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时需谨慎,儿童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孕妇使用抗生素更要权衡利弊,遵循医生指导。
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牙周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以确保有效控制炎症,同时减少副作用。
三、手术治疗
(一)牙周翻瓣术
1.原理及作用:
牙周翻瓣术是将牙龈组织翻开,暴露病变区的牙根面,以便彻底清除牙石和感染组织,修整牙槽骨形态,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该手术适用于牙周袋较深、复杂牙周袋或龈下牙石清除不彻底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改善牙周袋的形态,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从而减少口臭的发生。研究表明,接受牙周翻瓣术的患者在术后口腔卫生改善,口臭症状明显减轻。
2.适用人群:
经基础治疗后效果不佳、牙周袋深度仍大于5mm且有牙周炎病变的患者可考虑牙周翻瓣术。不同年龄的患者,只要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都可以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时,若牙周炎病情需要,也可进行牙周翻瓣术;年轻人患严重牙周炎时,牙周翻瓣术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二)牙龈切除术
1.原理及作用:
牙龈切除术是用手术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病变的牙龈组织,使牙龈恢复正常的生理外形和生理功能。对于牙周炎导致的牙龈增生、肥大影响口腔清洁且产生口臭的患者,牙龈切除术可以去除增生组织,便于口腔清洁,减少菌斑堆积,从而改善口臭。
2.适用人群:
牙龈增生明显、经基础治疗后牙龈形态仍异常的牙周炎患者可考虑牙龈切除术。儿童患者若存在因牙周炎导致的牙龈增生问题,需谨慎评估手术必要性,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如通过严格的口腔清洁等基础治疗控制炎症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成年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自身意愿等综合因素考虑是否进行牙龈切除术。
四、维护期治疗
(一)定期复查
1.复查频率:
牙周炎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情况变化较快,复查频率可能需要相对更频繁,每3个月左右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成年人也应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牙周炎的控制情况和口臭的改善程度。
2.复查内容:
复查时要检查牙龈的炎症情况、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等指标。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有菌斑、牙石复发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进行局部清洁等,以维持牙周健康,防止口臭复发。
(二)长期口腔维护
1.持续口腔清洁:
患者在维护期要持续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坚持每天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不同年龄人群都要重视长期的口腔清洁,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成年后继续保持并定期强化口腔清洁方法;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牙齿和口腔状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如软毛牙刷等,确保能有效清洁口腔,减少口臭发生的风险。
2.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控制牙周炎和口臭也非常重要。例如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和牙龈的健康。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牙周炎的炎症,增加口臭的发生几率,所以牙周炎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要避免接触烟酒,成年人也要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促进牙周健康,改善口臭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