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后牙疼可能是术后正常反应、根管残留感染、根尖周组织炎症、牙体隐裂或折裂等原因导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术后正常反应
根管治疗过程中,器械操作或药物冲洗可能刺激根尖周组织,引发短暂疼痛。这种反应性疼痛通常出现在治疗后1-3天,表现为咬合不适或轻微胀痛,冷热敏感测试多呈阴性。患者可通过局部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缓解肿胀,避免患侧咀嚼硬物,多数情况下疼痛会在72小时内逐渐减轻。
2、根管残留感染
若根管系统存在复杂分支(如侧支根管、弯曲根管),可能导致牙髓组织未彻底清理,残留细菌引发持续性炎症。患者常出现自发痛、夜间加重或冷热刺激痛,疼痛性质与治疗前相似。通过牙科显微镜检查可确诊,治疗需重新打开髓腔,彻底清除残余组织,并配合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根尖周组织炎症
根管消毒不彻底或充填材料超出根尖孔,可能引发根尖区肉芽肿或囊肿继发感染。典型症状为叩击痛明显、患牙有浮出感,X线片可见根尖阴影扩大,严重者伴牙龈瘘管。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联合奥硝唑片抗炎,慢性病变则需通过根管再治疗或根尖切除术消除病灶。
4、牙体隐裂或折裂
根管治疗后,牙齿因失去牙髓营养支持,脆性增加,咀嚼硬物时易发生隐裂或折裂。轻微裂纹可能仅表现为咀嚼时尖锐疼痛,通过染色试验可确诊;严重纵裂需拔除患牙后种植修复。患者应避免用患牙咬硬物(如坚果、冰块),夜间可佩戴咬合垫减少应力集中。
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守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建议治疗后3个月、6个月拍摄X线片)可早期发现继发龋或修复体破损,降低治疗失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