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附件囊肿的原因为卵泡囊肿、黄体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炎症性囊肿、肿瘤性囊肿;治疗方法为随访观察、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一.原因
1.卵泡囊肿
女性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成熟后排卵,若卵泡未破裂或持续增大,就可能形成卵泡囊肿,常见于有正常排卵周期的女性,一般与内分泌调节相关,随着月经周期变化有自行消失的可能。
2.黄体囊肿
排卵后形成黄体,若黄体血肿吸收不良,黄体持续存在并增大就会形成黄体囊肿,多发生在月经后半期,部分女性可能无明显症状,一般也有自行消退的倾向。
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卵巢,随着月经周期出血,形成囊肿,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常见于有痛经、不孕等症状的女性,尤其是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人群。
4.炎症性囊肿
附件区的炎症,如盆腔炎等,长期炎症刺激导致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形成,常见于有盆腔炎症病史、性生活较活跃且不注意卫生的女性,炎症持续刺激会使卵巢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囊肿。
5.肿瘤性囊肿
包括良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以及恶性肿瘤如卵巢癌等,良性肿瘤可能逐渐增大,恶性肿瘤除了囊肿形成外,还可能伴有消瘦、腹痛等恶病质表现,有家族肿瘤史、年龄较大的女性相对更易发生肿瘤性囊肿。
二.治疗
1.随访观察
对于直径小于5cm左右的生理性囊肿,尤其是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若女性无明显症状,可定期复查B超,观察囊肿的变化,一般建议间隔1-3个月复查,多数生理性囊肿会在2-3个月经周期后自行消失。比如年轻女性发现较小的黄体囊肿,在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很多囊肿会消退。
2.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剥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卵巢功能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通过手术将囊肿从卵巢上剥离,保留正常卵巢组织。患侧附件切除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或一侧附件囊肿恶变可能性大的患者,切除包含囊肿的患侧输卵管和卵巢。腹腔镜手术多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附件囊肿,可优先考虑腹腔镜手术,尤其是囊肿较小、考虑良性的情况。但对于恶性肿瘤可能需要开腹手术进行更彻底的探查和切除。
3.药物治疗
对于炎症性囊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如甲硝唑,但药物治疗一般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单独药物治疗很难使囊肿完全消退。例如盆腔炎性包块形成的囊肿,可使用抗生素控制盆腔炎症,待炎症得到一定控制后,再根据囊肿情况决定后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