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易患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因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初产妇多在产后3-4周发病;早期炎症阶段可通过让婴儿多吸吮或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局部热敷处理;炎症进展阶段要观察体温等情况,持续不缓解等需及时就诊,医生会据情况保守或用影响小的抗生素治疗;预防要正确哺乳及避免乳头损伤,定时哺乳、清洁乳头,乳头损伤及时处理并注意婴儿含接姿势。
一、急性乳腺炎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主要原因是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乳汁是理想的培养基,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二、产妇得了急性乳腺炎的一般处理措施
(一)早期炎症阶段
1.排空乳汁
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或使用吸奶器充分排空乳汁,防止乳汁淤积加重。因为乳汁淤积是导致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因素,及时排空乳汁可减轻乳腺内压力,缓解炎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如青年产妇和高龄产妇),都应鼓励频繁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青年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高龄产妇也需重视乳汁排空以促进炎症消退。
2.局部热敷
可以用温热的毛巾热敷患侧乳房,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热敷温度要适宜,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有哺乳经验和无哺乳经验的产妇,热敷操作的要点相同,但无哺乳经验的产妇可能需要更仔细地学习正确的热敷方法。
(二)炎症进展阶段
1.观察体温等情况
密切观察产妇的体温变化,若体温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炎症加重,出现寒战、高热等情况,需警惕感染加重,但不自行盲目使用退热药物,应及时就医评估。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如平时活动量较大的产妇和活动量较小的产妇,在观察体温等情况时都要保持警惕,活动量小的产妇可能炎症表现不典型,更需仔细监测。
三、就医相关建议
1.及时就诊
当产妇出现急性乳腺炎症状持续不缓解,如乳房红肿热痛加重、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乳房波动感等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产妇,如既往有乳腺疾病史等,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医生的治疗措施
若炎症较轻,医生可能会继续建议排空乳汁、局部热敷等保守治疗;若炎症较重,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治疗,但会充分考虑产妇哺乳的情况,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例如,医生可能会选择青霉素类等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期间,产妇仍需继续哺乳,可在哺乳后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并将乳汁弃去,待炎症控制后再继续喂养婴儿。
四、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建议
1.正确哺乳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哺乳前后要注意乳头清洁,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产妇,都应强调正确哺乳的重要性,如高龄产妇由于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更要注重哺乳时的正确操作以预防急性乳腺炎。
2.避免乳头损伤
乳头如有破损或皲裂,要及时处理,可涂抹羊毛脂膏等促进伤口愈合的制剂。在哺乳过程中要注意婴儿的含接姿势,确保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而不仅仅是乳头,避免乳头局部受力过大而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