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尿路感染,需从多方面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包括外阴、性生活、儿童会阴部等清洁;充足饮水增加排尿量自然冲洗尿道;穿舒适透气衣物,选合适内裤;避免憋尿及时排尿;女性经期注意正确使用卫生巾;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人群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一、保持个人卫生
外阴清洁:女性应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清洗时要从前向后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及尿道。男性也应注意阴茎部位的清洁,尤其是包皮过长者,要经常清洗包皮内的污垢,防止污垢堆积引发感染。对于儿童,要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大便后要及时清洗臀部,防止粪便污染尿道。
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后女性最好排尿一次,通过尿液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这是因为性生活可能会将细菌带入尿道,及时排尿有助于将细菌排出体外。
二、充足饮水
增加排尿量:每天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这样可以增加尿液生成,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细菌在尿道内停留的时间。例如,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白天也定时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水量也有所不同,儿童根据年龄大小每天饮水量在500-1500毫升不等,要保证其摄入足够水分以维持正常的排尿。
三、穿着舒适透气的衣物
选择合适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透气的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紧身内裤会使会阴部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比如,女性不要穿紧身的牛仔裤等,选择棉质内裤能让会阴部保持干爽,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对于儿童,也要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避免过紧影响会阴部的通风。
四、避免憋尿
及时排尿: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不要长时间憋尿。因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细菌就有足够时间繁殖,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要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尤其是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排尿情况,提醒孩子按时排尿。例如,上学的儿童在课间休息时要及时去厕所排尿。
五、注意经期卫生(女性)
正确使用卫生巾:女性在月经期间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卫生巾,并勤换卫生巾,一般建议2-4小时更换一次,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因为月经期间会阴部局部环境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及时更换卫生巾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同时,要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坐浴,防止污水进入阴道引发感染。
六、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尿液中含糖量也高,这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同时,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七、免疫力低下人群的防护
增强免疫力: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的人群,要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方面,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量运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通过增强免疫力来提高身体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例如,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散步30分钟,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增强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