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指儿童身高低于同性别等均值2个标准差或年生长速<5厘米,病因多,表现因病因异,诊断需详问病史等,治疗依病因,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侏儒症广义含多种,垂体性多因生长激素分泌少,表现有别,诊断依相应检查,治疗分情况,预后因原发病而异,儿童患者家长要关注生长,及时就医,治疗中遵医嘱并注意相关方面,特殊人群如特纳综合征女孩需多方面关怀。
侏儒症:传统意义上的侏儒症一般指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身材矮小。但广义上侏儒症还包括其他原因导致的身材显著矮小情况。其主要病因是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由遗传因素、垂体肿瘤、颅内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
矮小症:不同病因导致的矮小症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以生长激素缺乏症为例,患儿出生时身高体重往往正常,1岁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同时可能伴有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出现皮肤粗糙、智力发育轻度落后等;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矮小症,患儿四肢短粗,躯干相对较长,头颅较大等。
侏儒症:垂体性侏儒症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往往正常,1-2岁后生长速度减慢,身材矮小,但比例相对匀称。患者智力发育一般正常。而其他原因导致的侏儒症会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如特纳综合征患儿除身材矮小外,还伴有特殊面容(眼距宽、内眦赘皮等)、颈蹼、性腺发育不全等表现。
诊断方法
矮小症:诊断时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并评估生长速度。还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通过药物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激素水平来判断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等)、骨龄测定(通过X线拍摄左手腕部骨龄片,了解骨骼发育成熟程度,与实际年龄对比)等。对于遗传性疾病导致的矮小症,可能还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侏儒症:垂体性侏儒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生长激素缺乏的相关检查,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提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同时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骨龄落后等。还需要排除其他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对于广义的侏儒症,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检查,如特纳综合征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治疗与预后
矮小症: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的矮小症,可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矮小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骨代谢性疾病导致的矮小症则需要针对骨代谢异常进行相应治疗。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儿可以改善身高,预后与病因及治疗开始的年龄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侏儒症:垂体性侏儒症主要治疗方法是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开始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其他原因导致的侏儒症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原发病不同预后也不同。例如特纳综合征导致的侏儒症,除生长激素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性腺治疗等,但最终身高改善可能有限。
不同人群在面对矮小症和侏儒症时需要注意: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身高明显异于同龄人,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和适当运动等,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特纳综合征的女孩,除了医疗干预外,还需要关注其心理等多方面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