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是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好发青年女性,与雌激素水平失衡、遗传有关。多数无症状,偶现乳房肿块,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可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诊断。小且无症状者可观察随访,肿块大、短期内增大等情况可手术切除,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主要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好发于青年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失衡等因素相关。
二、病因机制
雌激素水平因素:青年女性在青春期、生理期等阶段,体内雌激素分泌旺盛,若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且持续作用于乳腺组织,可能刺激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过度增生,从而引发乳腺纤维瘤。例如,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食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等,可能影响体内雌激素平衡,增加患病风险。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乳腺纤维瘤患者,其亲属患该病的几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与乳腺纤维瘤的遗传倾向有关。
三、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是在洗澡、更衣或体检时偶然发现乳房内有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一般边界清晰,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达到几厘米甚至更大。在月经周期中,肿块通常无明显疼痛或疼痛较轻,部分患者可能在月经前有轻度胀痛,但月经来潮后症状多可缓解。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对于青春期女性,乳腺纤维瘤可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而育龄期女性,其症状可能受月经周期影响更为明显;绝经后女性,乳腺纤维瘤一般生长缓慢,且症状相对不典型。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乳腺纤维瘤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超声下可见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可有包膜反射光带,通过超声可初步判断肿块的大小、位置、形态等特征,还能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年龄较大、乳腺组织较致密的女性有一定诊断价值。乳腺纤维瘤在钼靶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肿块,有时可见肿块周围有薄层晕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钙化,但多为粗颗粒状、边缘清楚的钙化。
病理检查:若通过影像学检查怀疑为乳腺纤维瘤,可考虑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块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确定是否为乳腺纤维瘤以及有无恶变等情况。
五、治疗与随访
观察随访: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乳腺纤维瘤,尤其是绝经前女性,若肿块无明显变化,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若肿块在观察期间无明显增大,患者无不适症状,可继续随访。
手术治疗:当乳腺纤维瘤满足以下情况时可考虑手术切除:肿块较大,直径超过2-3厘米;短期内肿块明显增大;患者有强烈的手术意愿;通过检查难以排除恶变可能等。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旋切手术等。传统开放手术是在乳房表面做切口将肿块切除,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微创旋切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费用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青春期女性若发现乳腺纤维瘤,由于其乳腺仍在发育阶段,需密切观察肿块变化,若肿块生长较快,应及时评估是否手术;育龄期女性在妊娠前若乳腺纤维瘤较大或有变化,需与医生充分沟通,考虑手术等处理方式;绝经后女性发现乳腺纤维瘤,也应积极评估,因为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对增加,对于可疑肿块更需谨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