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肺部感染需及时就医评估,通过呼吸支持、抗感染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护理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来综合处理,包括氧疗或有创机械通气、针对性用抗感染药、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营造适宜环境、呼吸道护理及关注生命体征等,需在专业环境综合治疗护理,家长积极配合助早产儿康复。
一、及时就医评估
早产儿肺部感染后应立即带孩子前往新生儿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胸部X线、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来明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体等情况。例如胸部X线可帮助判断肺部感染的范围和程度,血常规能辅助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
二、呼吸支持
1.氧疗:如果早产儿存在低氧血症,会根据情况给予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使用无创呼吸机等。通过维持合适的血氧饱和度(一般维持在90%-95%)来保证早产儿的重要器官氧供。因为早产儿肺部发育不完善,氧供不足会影响其各个器官的功能,尤其是脑、心等重要器官。
2.有创机械通气:对于病情严重、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的早产儿,可能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这需要在重症监护环境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早产儿的体重、病情等调整呼吸机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等,以帮助早产儿改善通气和氧合。
三、抗感染治疗
1.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如果是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可能会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例如,对于常见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可能会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需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
2.抗感染治疗的注意事项:由于早产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要严格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等调整药物剂量,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维持内环境稳定
1.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肺部感染可能会导致早产儿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以及钾、钠、氯等电解质的异常。医生会通过血气分析等检查监测内环境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比如通过补充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相应的电解质。
2.营养支持:早产儿本身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身体发育和恢复,肺部感染时更需要保证营养供应。一般会采用静脉营养(如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和经口喂养相结合的方式。经口喂养时要注意喂养的速度和量,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因为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奶液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加重等情况。
五、加强护理
1.环境管理:将早产儿置于清洁、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室温一般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早产儿的刺激,有利于其休息和恢复。
2.呼吸道护理:定期为早产儿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早产儿造成损伤。可以采用侧卧或仰卧位交替的方式,拍背时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轻拍打背部,帮助痰液松动排出。同时要注意保持早产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的变化,以及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病情有变化,如呼吸急促加重、心率明显增快或减慢、体温不升等,要及时进行处理。家长也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早产儿的相关表现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早产儿肺部感染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专业环境下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通过科学的治疗早产儿能够逐渐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