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微生物,可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等。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阳性与传播途径(飞沫、密切接触)及自身免疫系统发育未全有关,表现有呼吸道(咳嗽、咳痰)和全身(发热、乏力)症状,通过血清学、核酸检测诊断,治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护理要休息、饮食等,还可通过避免密切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预防。
一、肺炎支原体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炎症等疾病。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通过相关检测可发现肺炎支原体阳性。
二、小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的原因
(一)传播途径因素
1.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小儿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容易通过吸入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而感染。例如,当有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带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其他小儿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与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密切接触,如共用玩具、餐具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二)小儿自身因素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对于婴幼儿来说,其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清除病原体的能力较差,所以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并出现阳性结果。而且不同年龄段小儿的易感性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相对更容易感染,但婴幼儿也不能忽视。
三、小儿肺炎支原体阳性后的表现
(一)呼吸道症状
1.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较长时间,有的小儿咳嗽较为剧烈,严重时可能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例如,有的小儿会出现频繁的阵发性咳嗽,夜间咳嗽可能会加重。
2.咳痰:部分小儿可能会有少量咳痰,但一般痰液较少。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发热持续时间不一,有的小儿发热会持续数天至数周。
2.乏力:小儿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较差,活动耐力下降。
四、相关检查及诊断
(一)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一般来说,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例如,若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呈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可辅助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二)核酸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核酸,可更早地发现感染,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与护理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面
目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如阿奇霉素等,但用药需遵循规范。对于小儿,要根据其年龄、体重等情况合理选择药物,但具体的药物使用剂量等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家长不可自行用药。
(二)护理方面
1.休息与环境: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2.饮食:给予小儿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鼓励小儿多饮水,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小儿的体温、咳嗽等症状变化,若小儿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六、预防措施
(一)避免密切接触传染源
在肺炎支原体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小儿去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周围有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要尽量让小儿与其保持距离,减少密切接触。
(二)增强小儿免疫力
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每天保证小儿有一定时间的户外运动,如在天气良好时进行散步、玩耍等,但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