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尿路感染需从饮水、个人卫生、生活方式方面入手,包括充足饮水、避免憋尿,女性注意外阴及性生活卫生,增强免疫力、控制基础疾病;治疗尿路感染要根据病原菌选药,特殊人群用药需注意,如轻度下尿路感染经验性用呋喃妥因,孕妇、儿童、老年人用药各有讲究。
一、预防尿路感染
1.饮水方面
充足饮水:每日饮用足够量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大量饮水后会增加尿液生成,从而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细菌在尿道停留的机会。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保证足够的尿量排出。例如,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量约为500-1000毫升,学龄儿童可达到1000-1500毫升,以维持正常的尿液冲洗功能。
避免憋尿: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因为尿液长时间停留在膀胱内,会使细菌有更多的时间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比如成年人长时间工作时若有尿意应及时排空膀胱,儿童也应养成按时排尿的习惯,不要因为玩耍等原因长时间憋尿。
2.个人卫生方面
女性外阴清洁:女性要特别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清洗时要从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尿道。在月经期间,要更加频繁地更换卫生巾,一般建议每2-4小时更换一次,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对于女童,家长要帮助其做好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要选择棉质、宽松的款式,有利于透气,减少局部潮湿导致细菌滋生。
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注意清洗外生殖器。女性在性生活后应立即排尿一次,这有助于将尿道内的细菌冲刷出体外。对于新婚女性等特殊人群,更要重视性生活卫生,降低性生活相关的尿路感染风险。
3.生活方式方面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均衡饮食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量运动对于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很重要,成年人可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儿童则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如每天1-2小时的户外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糖,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
二、治疗尿路感染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选择药物: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一般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果是轻度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可经验性选用呋喃妥因等药物。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或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选用喹诺酮类药物(但要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禁用或慎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例如,对于非复杂性膀胱炎,可选用呋喃妥因,其通过干扰细菌酶系统,抑制细菌代谢,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孕妇发生尿路感染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等。儿童尿路感染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可选用毒性较小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并且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较大的药物,可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