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基因对免疫系统调控使个体易对外界物质过度反应,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史子女患病风险增加)、环境因素(吸入性过敏原如不同季节花粉、室内尘螨霉菌,食物性过敏原如常见食物,接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洗涤剂等)、免疫系统异常(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等被激活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症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正常屏障可保护皮肤,受损时防御能力下降易受过敏原侵入,儿童皮肤发育未完善更易因屏障受损过敏)。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皮肤过敏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子女患皮肤过敏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父母双方都患有过敏性疾病时,子女发生过敏的概率会显著高于父母一方患病的情况。这种遗传因素主要与基因对免疫系统的调控有关,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的免疫系统更容易对某些外界物质产生过度反应。
二、环境因素
1.吸入性过敏原
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粉飘散。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都可能引起过敏。花粉颗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当人体吸入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尘螨:尘螨是室内常见的过敏原,主要存在于灰尘、床垫、沙发、地毯等处。尘螨的排泄物等成分可以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尤其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更容易滋生尘螨,长期接触尘螨的人群,皮肤过敏的几率会增加。
霉菌: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容易滋生霉菌,如浴室、地下室等。霉菌孢子飘散在空气中,接触皮肤后可能引发过敏,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等。
2.食物性过敏原
常见食物:某些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以牛奶为例,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会引起婴幼儿或部分成人的过敏反应,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这是因为人体对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免疫系统将其当作异物进行攻击。
3.接触性过敏原
化妆品:一些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重金属等成分可能引起皮肤过敏。例如,某些含有香料的面霜可能会导致使用者的面部出现红斑、肿胀等过敏症状。不同个体对化妆品中成分的敏感程度不同,一些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化妆品中过敏原的影响。
洗涤剂:洗衣粉、洗洁精等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导致接触部位出现过敏反应。长期接触洗涤剂的人群,如家庭主妇等,皮肤过敏的风险相对较高。另外,一些橡胶制品、金属饰品等也可能成为接触性过敏原,接触后皮肤会出现相应的过敏表现。
三、免疫系统异常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清除外来异物的功能,但在过敏体质的人群中,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当机体接触到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中的肥大细胞等会被激活,释放出组胺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瘙痒等过敏症状。例如,当过敏原进入体内后,B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就会触发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发过敏反应。
四、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正常的皮肤屏障可以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物质的刺激和侵害。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如过度清洁、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等,皮肤的防御能力下降,外界的过敏原更容易侵入皮肤,从而引发过敏。例如,频繁使用去角质产品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使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此时接触到过敏原就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皮肤发育尚未完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因皮肤屏障受损而出现皮肤过敏情况,在护理儿童皮肤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清洁等破坏皮肤屏障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