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和语言训练,运动训练分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且需个性化方案,语言训练含多方面并要结合认知水平,药物治疗对症用药有相关注意事项,手术治疗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矫形手术等且有相应考量,辅助器具应用有矫形器和轮椅等,婴儿期和大龄脑瘫患儿有不同注意事项需关注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保障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训练:包括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对于婴儿期脑瘫患儿,可进行俯卧位抬头、翻身等训练,随着年龄增长,进行坐、爬、站、走等大运动训练,以及抓握、捏取等精细运动训练。有研究表明,长期规律的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例如,通过特定的康复训练计划,约60%-70%的脑瘫患儿在运动功能方面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运动功能训练需根据患儿的个体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考虑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训练重点和方式有所不同。
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表达训练等。如从简单的单音开始,逐步引导患儿说出单词、短句等。语言训练应结合患儿的认知水平,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需要通过游戏、儿歌等趣味性方式进行训练,年龄较大且有一定认知基础的患儿可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训练。研究发现,早期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改善其社交沟通能力。
药物治疗
对症用药:对于伴有癫痫的脑瘫患儿,可能会使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等,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根据患儿的癫痫发作类型、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对于有肌肉痉挛的患儿,可能会使用巴氯芬等肌肉松弛剂,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因为低龄儿童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存在更多风险。
手术治疗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适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尤其是年龄在2-6岁之间、智力正常、病变部位明确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该手术可以有效降低肌张力,为康复训练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充分考虑患儿的整体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矫形手术:对于已经出现关节畸形的脑瘫患儿,可考虑矫形手术。如跟腱延长术等,以纠正畸形,改善肢体的功能和外观。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需要根据患儿的骨骼发育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年龄较小的患儿骨骼仍在发育中,手术需谨慎考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
辅助器具应用
矫形器:根据患儿的肢体畸形情况,佩戴合适的矫形器,如足踝矫形器等,帮助矫正肢体姿势,预防畸形进一步加重,辅助患儿进行站立和行走等活动。矫形器的选择要考虑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确保其舒适性和适用性,并且需要定期调整和更换,以适应患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变化。
轮椅等辅助移动器具:对于运动功能严重障碍、无法独立行走的患儿,配备合适的轮椅等辅助移动器具,方便患儿的日常出行和活动,提高其生活便利性,同时要注意轮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根据患儿的身高、体重等个体情况进行定制或选择合适规格的器具。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期脑瘫患儿: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康复训练方面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趣味性,训练强度不宜过大,要根据婴儿的耐受程度逐步进行。同时,要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大龄脑瘫患儿:除了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和相应治疗外,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由于身体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儿积极面对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并且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障其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