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有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预防要增加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排石、溶石)、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及对症治疗(止痛、抗感染等),不同人群治疗需注意差异。
一、预防措施
1.增加水分摄入
原理: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形成结石的物质浓度,减少晶体沉积。一般建议每天饮用2-3升的白开水,对于高温环境工作或大量出汗的人群,还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例如,研究表明,每日尿量少于1升时,发生肾结石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保持每日尿量在2-3升可以显著降低肾结石的复发率。
不同人群:儿童应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老年人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饮水,避免因肾功能减退等原因导致尿液浓缩;对于有肾结石病史的人,更要严格保证充足饮水。
2.调整饮食结构
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巧克力、坚果等,过多摄入会增加尿草酸排泄量。例如,菠菜中草酸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促进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建议适量食用并在食用前用开水焯一下以减少草酸含量。
控制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嘌呤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过高可促进尿酸结石形成。所以应适量食用此类食物,对于有尿酸结石风险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减少高盐食物:高盐饮食会使尿液中钙排泄增加,从而增加肾结石风险。应保持饮食清淡,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适量摄入钙:以往认为低钙饮食会增加肾结石风险,现在研究表明,适当摄入钙(如通过奶制品等)反而有助于预防肾结石。因为饮食中的钙可以与肠道中的草酸结合,减少肠道对草酸的吸收,从而降低尿草酸浓度。但要注意避免过量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长期熬夜等不良作息可能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代谢调节,增加肾结石风险。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如跳绳、跑步、体操等可以促进尿液流动,减少尿液中晶体沉积。对于儿童来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运动有助于预防肾结石;对于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排石药物:对于较小的肾结石(直径小于0.6厘米),可使用排石药物促进结石排出。例如,有些药物可以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但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结石的成分、患者的具体情况等选择合适的药物。
溶石药物:对于某些特定成分的结石,如尿酸结石,可以使用溶石药物。尿酸结石患者可使用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从而使结石溶解。但溶石治疗的疗程较长,需要定期监测尿液和结石情况。
2.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直径在0.6-2厘米之间的肾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聚焦于结石,将结石击碎,使其随尿液排出体外。该方法创伤较小,但对于一些复杂结石可能效果不佳。
输尿管镜取石术:对于输尿管结石或部分肾结石,可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或肾盂,利用激光等将结石击碎并取出。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情况。
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较大的肾结石(直径大于2厘米),可通过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然后用肾镜取出结石。该方法创伤相对较大,但对于复杂肾结石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3.其他治疗
对症治疗:对于肾结石引起的疼痛,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适用人群。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儿童患者在治疗疼痛和感染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在用药时更要谨慎,需根据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