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支气管肺炎有呼吸系统症状如发热、咳嗽、气促及全身症状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环境调整、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对症支持、细菌感染用敏感抗生素)、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祛痰、氧疗),特殊人群婴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护理用药、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注意保暖喂养防呛奶等。
一、婴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部分婴儿体温也可表现为不升,这与婴儿自身的免疫功能及感染病原体的毒力等因素有关。例如,婴儿感染毒力较弱的病原体时,可能体温升高不明显。
咳嗽: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咳嗽程度轻重不一,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咳嗽时喉间有痰响。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且气道反应性增高。
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1-5岁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可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机体缺氧引起。
2.全身症状
精神萎靡:婴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不爱玩耍,反应差,这与感染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有关,因为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影响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代谢。
食欲减退:婴儿可能出现拒奶或吃奶量明显减少,这是由于发热、咳嗽等不适以及身体代谢紊乱影响了消化功能。
二、婴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为婴儿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和呼吸顺畅。
营养支持:保证婴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对于吃奶差的婴儿可少量多次喂养,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以维持婴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体代谢需求。
2.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对于一些特殊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等。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病情反复或转为慢性。
3.对症治疗
退热:对于发热的婴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水温32℃-34℃),擦浴部位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每次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若体温超过38.5℃,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根据婴儿年龄等情况遵医嘱使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
止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咳嗽剧烈影响婴儿休息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止咳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影响婴儿呼吸等情况。
氧疗:当婴儿出现气促、发绀等缺氧表现时,需给予吸氧治疗,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0.5-1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吸氧等方式,以改善婴儿的缺氧状态,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
三、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婴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患病期间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注。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用药,避免自行给婴儿使用未经医生许可的药物。保持婴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同时,要注意婴儿的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以免影响婴儿散热和呼吸。喂养时要小心,防止婴儿呛奶,若婴儿吃奶差或出现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喂养方式或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