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由前列腺组织细胞增生致体积增大年龄增长性激素影响是发病原因有储尿期、排尿期、排尿后等下尿路症状及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可通过直肠指诊、超声检查、尿流率检查、血清PSA测定诊断观察等待适用于轻症药物治疗用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M受体拮抗剂等手术治疗用于症状重有并发症老年患者需考虑基础疾病情况有基础疾病男性选治疗方案要谨慎。
前列腺肥大又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男性的疾病,主要是前列腺组织细胞增生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
发病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以及上皮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等,会促使前列腺逐渐增生。一般男性35岁以后前列腺就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左右出现相关症状,60岁左右症状明显加重。
性激素影响:雄激素(主要是睾酮)在前列腺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双氢睾酮,双氢睾酮与前列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结合,促进前列腺细胞增殖。
临床表现
下尿路症状
储尿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尿频是早期常见症状,夜尿增多往往是患者就诊的重要线索,随着病情进展,夜尿次数可增多至3-5次甚至更多。尿急是指有尿意时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难以自控。
排尿期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如排尿踌躇、尿线变细、无力、射程变短,终末滴沥,排尿时间延长等。
排尿后症状:可出现尿不尽、尿后滴沥等。
并发症表现:长期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加重;还可能引起膀胱结石,出现排尿中断、血尿等;长期梗阻可导致肾积水,严重时影响肾功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尿毒症表现。
诊断方法
直肠指诊:是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可触诊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正常前列腺栗子大小,表面光滑,质韧。前列腺增生时,腺体可增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超声检查:经腹部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前列腺体积大小、内部结构等,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内部结构观察更细致,能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方法常用公式:前列腺体积=0.52×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单位:ml)。
尿流率检查:可测定排尿情况,如最大尿流率<15ml/s提示排尿不畅,<10ml/s则表明梗阻较为严重,同时还可了解排尿时间等指标。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主要用于排除前列腺癌,因为前列腺癌时PSA也会升高,不过前列腺增生时PSA也可能轻度升高。
治疗方式
观察等待:适用于症状较轻,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评分<7分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评估,观察病情变化。评估内容包括症状变化、尿流率、残余尿量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可松弛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困难症状;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等,可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缩小前列腺体积;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等,可缓解尿急、尿频等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存在明显并发症的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尿潴留、反复血尿、肾积水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例如在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可能引起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要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有基础疾病的男性:如果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谨慎。比如使用α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需要评估心血管风险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及具体用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