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属膀胱肿瘤范畴,膀胱肿瘤包含良性和恶性,两者在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等方面有不同,不同人群患膀胱肿瘤情况有差异,治疗需考虑相关因素,特殊人群诊疗需特殊对待。
一、定义与范畴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吸烟、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等多种因素相关,病理类型以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
膀胱肿瘤:是指膀胱内新生物形成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良性膀胱肿瘤相对少见,如膀胱乳头状瘤等;恶性膀胱肿瘤主要就是膀胱癌,所以膀胱癌是膀胱肿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膀胱肿瘤包含了膀胱的良性肿瘤和恶性的膀胱癌。
二、病理表现
膀胱癌:显微镜下观察,尿路上皮癌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和排列特征,癌细胞核大小不一、染色深,核分裂象易见等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尿路上皮癌等不同级别,分化程度不同预后和治疗反应有所差异。
膀胱良性肿瘤:例如膀胱乳头状瘤,显微镜下可见乳头结构,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间质,被覆的上皮细胞分化较好,无异型性等恶性表现。
三、临床表现
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多为间歇性发作,可自行停止或减轻,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晚期可出现下腹部肿块、腰痛等表现,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膀胱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高分期的膀胱癌症状相对更明显且多样。
膀胱良性肿瘤:膀胱乳头状瘤等良性肿瘤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等,但一般相对膀胱癌来说症状较轻,血尿程度可能较轻,膀胱刺激症状也不如晚期膀胱癌显著。
四、诊断方法
膀胱癌:常用检查有尿液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尿中的癌细胞,但阳性率有限;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并可取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发现膀胱内的占位病变,CT、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膀胱良性肿瘤: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内有隆起性病变,但通过活检才能明确其为良性,影像学检查也可帮助判断肿瘤的性质,但最终确诊依赖病理活检,良性肿瘤在病理上与恶性的膀胱癌有明显区别。
五、治疗方式
膀胱癌:治疗方式根据肿瘤的分期、分级等因素综合选择,早期膀胱癌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膀胱灌注化疗;对于中晚期膀胱癌,可能需要行膀胱切除术,如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还可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膀胱良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即可,术后一般不需要辅助放化疗等,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定期复查膀胱镜等监测有无复发。
六、预后情况
膀胱癌: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密切相关,早期膀胱癌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低分化的膀胱癌预后相对高分化的更差,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膀胱癌预后也不佳。
膀胱良性肿瘤:一般预后良好,经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也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因为少数膀胱良性肿瘤有恶变的可能。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膀胱癌和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膀胱癌的风险增加;有膀胱结石病史的人群发生膀胱肿瘤的风险可能升高;女性和男性在膀胱肿瘤的发病比例上可能有差异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都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以制定更合适的诊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时要更注重对身体耐受性的评估;对于儿童出现膀胱肿瘤情况极为罕见,一旦发现需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