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峡炎是小儿咽部峡部区域的炎症性疾病,症状因病因不同有差异,局部有咽部疼痛、充血、咽峡部疱疹或溃疡等表现,全身有发热、乏力、头痛等症状,不同病因还有特殊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儿情况,及时就医并做好护理。
一、局部症状
1.咽部疼痛
多数小儿会出现明显的咽部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时疼痛往往会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了咽部的神经末梢。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会表现出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吞咽会带来疼痛,所以他们会抗拒进食或饮水。例如,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咽部疼痛,是由于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导致咽部黏膜出现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2.咽部充血
咽部黏膜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状态。通过检查可以看到咽部黏膜发红,这是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加所致。在疱疹性咽峡炎中,除了充血外,还会在咽部看到散在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而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咽部充血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会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在咽部黏膜表面。
3.咽峡部疱疹或溃疡
如疱疹性咽峡炎,典型表现是在咽峡部(包括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部位)可见散在的灰白色小疱疹,直径1-2mm,周围有红晕,1-2日后疱疹破溃变为浅溃疡。而樊尚咽峡炎则表现为单侧咽部有溃疡,覆盖有灰色或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小儿咽峡炎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中度发热或高热。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发热多为急性起病,体温可在37.8-40℃之间,可持续2-4日;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发热相对较高,体温有时可超过39℃,且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如果不及时治疗,发热可能会反复。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所以对于小儿咽峡炎伴有发热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2.乏力
患儿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较差,活动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消耗身体的能量,并且毒素吸收等因素会影响小儿的整体状态。例如,在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期间,小儿往往不像平时那样活泼好动,喜欢安静地躺着或坐着。
3.头痛
部分小儿可能会出现头痛症状,尤其是在发热比较明显的时候。这是由于发热引起脑血管扩张,或者炎症介质影响了头部的神经等因素导致。对于年龄稍大一些能够表达的小儿,可以告知家长孩子有头痛的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病情。
三、不同病因相关的特殊表现
1.疱疹性咽峡炎
除了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外,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见于夏秋季,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除了咽部的疱疹和溃疡、发热等表现外,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个别小儿可能会出现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可能会累及胃肠道相关的神经或引起胃肠道的免疫反应。
2.链球菌性咽峡炎
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除了咽部明显充血、脓性分泌物、发热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淋巴结有压痛。部分患儿在发病后1-3周可能会出现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相关的表现,如关节疼痛、水肿、血尿等,但这些是后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急性期主要以咽部的炎症表现和全身发热等为主。
3.樊尚咽峡炎
由梭形杆菌和樊尚螺旋体混合感染引起,特点是单侧咽部病变,有溃疡和假膜形成,假膜容易擦去,擦去后可见下面的溃疡面。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乏力等症状也相对不重,但咽部的局部症状比较典型,需要与其他类型的咽峡炎进行鉴别诊断。
小儿咽峡炎的症状需要结合小儿的年龄、病史等综合判断。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咽部情况、体温变化以及精神状态等,如果发现小儿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小儿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在护理方面,要让小儿多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适当多饮水,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咽部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