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育方面语言发育迟缓是语言能力发展慢于正常儿童但形式正常,经干预可改善,自闭症语言障碍多样且社交互动中语言运用差;社交互动方面语言发育迟缓因语言受限影响交流但有参与意愿,自闭症社交互动显著障碍;行为表现方面语言发育迟缓无明显刻板重复行为,自闭症常伴刻板重复行为且难接受环境改变;诊断方面语言发育迟缓通过语言发展评估量表等结合判断,自闭症依据专业诊断标准经多方面评估确诊;干预方面语言发育迟缓主要针对语言能力训练,自闭症是综合性干预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行为干预等多学科团队制定长期方案不同年龄干预重点方式不同有特殊病史儿童需谨慎制定方案。
语言发育方面
语言发育迟缓:主要是语言能力的发展速度慢于正常儿童,但语言本身的形式是正常的。例如,正常儿童在相应年龄段能说简单句子、进行基本交流,而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可能在词汇量、语法运用等方面落后,但如果给予适当的语言训练等干预,语言功能有逐步改善的可能。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发展里程碑,如12月龄应能叫“爸爸”“妈妈”,18月龄能说10个以上单词等,若低于此标准且排除其他严重问题,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
自闭症:语言障碍表现多样,可能存在语言发育延迟,也可能有语言倒退现象,还常伴有语言运用异常。比如虽然能说话,但往往是重复刻板的语言,如机械地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模仿语言),或者说与当时情境不相关的内容(杂乱语言),而且在社交互动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很差,即使有语言,也难以建立正常的双向交流。
社交互动差异
语言发育迟缓:社交互动本身一般相对正常,只是因为语言能力受限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交交流,但儿童有参与社交互动的意愿,只是由于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导致交流不畅。例如,想和同伴一起玩玩具,却因为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用不太恰当的方式去吸引同伴注意。
自闭症:社交互动存在显著障碍,对他人的存在缺乏关注,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对同伴的呼唤通常没有反应,缺乏与他人分享兴趣、情感的能力。比如在集体活动中,不会主动参与到其他儿童的游戏中,对周围人的情绪变化也不太能理解和回应。
行为表现差异
语言发育迟缓:行为方面通常没有明显的刻板重复行为,主要表现为与语言发展相关的行为落后。比如不会主动模仿他人的语言动作等相对少见。
自闭症:常伴有刻板重复的行为,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行为模式比较固定,难以接受环境的改变。例如,每天必须按照固定的路线行走,吃固定的食物等,若有所变化就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
诊断与干预区别
诊断
语言发育迟缓:主要通过儿童的语言发展评估量表等进行评估,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史等综合判断,重点在于确定语言发展落后的程度和原因,可能需要排除听力障碍等其他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自闭症:诊断需要依据专业的自闭症诊断标准,如《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等,通过观察儿童的社交互动、语言沟通、重复刻板行为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诊断,往往需要专业的医生经过详细的评估才能确诊。
干预
语言发育迟缓:主要干预方向是针对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如语言康复训练师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语言训练计划,包括词汇学习、语法训练、语言表达和理解训练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儿童的语言兴趣和能力,促进语言功能的发展。
自闭症:干预是综合性的,除了语言训练外,还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行为干预等。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行为干预用于减少刻板重复行为等问题行为,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医生、治疗师、教师等)共同参与制定长期的干预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自闭症儿童,干预重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学龄前儿童更注重在游戏等情境中进行干预,学龄儿童则会结合学校教育等进行融合干预。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儿童,如曾有脑部损伤等情况导致的自闭症相关表现,干预时需要更加谨慎地制定方案,避免加重儿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