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损伤需先现场初步处理,包括确保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然后进行医疗专业救治,如影像学检查后根据损伤类型治疗,轻型对症支持,中重型降颅压或手术;接着康复护理,包括病情监测、营养支持、康复训练;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要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对小儿颅脑损伤治疗和康复的影响,综合多方面进行小儿颅脑损伤的救治与康复相关处理。
一、现场初步处理
1.确保呼吸道通畅:小儿颅脑损伤后要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窒息。因为小儿的气道相对狭窄,分泌物容易阻塞气道,影响呼吸功能。
2.控制出血:如果有头部伤口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小儿头部血管丰富,出血可能较快,及时止血很关键。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儿的神志、瞳孔、呼吸、心跳等情况。如果出现神志不清、瞳孔不等大、呼吸急促或微弱、心跳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二、医疗专业救治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诊断小儿颅脑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明确颅内是否有出血、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情况。通过头颅CT能清晰显示颅脑内部结构的改变,对于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头颅MRI: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有脑干损伤等,可能会进行头颅MRI检查,它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但一般在急诊初步评估后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2.根据损伤类型治疗
轻型颅脑损伤:如果只是单纯的头皮血肿等较轻损伤,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给予止痛、镇静等对症处理,多数患儿可逐渐恢复。
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
降低颅内压: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小儿的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剂量和速度,避免引起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如果有颅内血肿量较大、颅骨骨折压迫重要脑组织等情况,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挽救患儿生命。
三、康复护理
1.病情监测
持续监测患儿的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小儿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密切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注意观察患儿的头痛、呕吐等症状是否有变化,这些症状可能提示颅内压的变化等情况。
2.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和身体的恢复。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儿,可能需要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应。
3.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康复: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如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时,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要根据患儿的年龄、损伤程度等制定个体化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
认知和智力康复:对于有认知、智力障碍的患儿,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通过游戏、简单的认知活动等促进患儿的认知和智力恢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颅脑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例如,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小儿的体重等进行调整,避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对颅脑损伤的基本救治原则影响不大,但在康复过程中要关注小儿的心理发展等情况。不同性别的小儿可能在心理适应康复训练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要给予相应的心理关怀和引导。
3.生活方式:受伤前的生活方式对小儿颅脑损伤后的恢复有一定影响。受伤后要注意让小儿保持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4.病史因素:如果小儿有既往的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史,在处理此次颅脑损伤时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既往病史对此次损伤治疗的影响,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小儿,在止血和手术等处理时要注意防止出血加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