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宫破裂的表现主要有:产妇自觉下腹部剧痛难忍、烦躁不安,子宫呈强直性或痉挛性过强收缩,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因子宫收缩过强致胎盘血供受影响,胎心率出现加快、减慢或听不清;因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形成病理性缩复环,且该环逐渐上升达脐平或脐上、压痛明显;子宫收缩过强压迫膀胱致黏膜充血出现血尿;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致胎先露部下降受阻。特殊人群中,高龄产妇因身体机能下降、子宫肌层弹性减弱,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手术史的产妇因子宫有手术瘢痕、肌层薄弱,发生先兆子宫破裂风险较高,孕期都需密切产检,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子宫强直性收缩
1.产妇表现:产妇自觉下腹部剧痛难忍,烦躁不安、呼叫,呼吸、心率加快。这是因为子宫肌层持续性强烈收缩,使得子宫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的状态,刺激了子宫周围的神经,从而引发产妇强烈的疼痛感受,而疼痛又进一步导致产妇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和生理反应。
2.子宫形态:子宫呈强直性或痉挛性过强收缩,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正常情况下,子宫收缩是有节律的,收缩一段时间后会有间歇期让子宫得到休息,但先兆子宫破裂时,这种正常节律被打破,子宫持续收缩,使得子宫肌层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为子宫破裂埋下隐患。
3.胎心率变化:胎儿因子宫收缩过强、胎盘血供受影响,可出现胎心率加快、减慢或听不清。子宫持续收缩会压迫子宫血管,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胎儿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出现心率异常,若不及时处理,胎儿可能因缺氧而出现严重后果。
二、病理性缩复环
1.形成机制:由于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为病理性缩复环。随着产程进展,子宫上段肌层因不断收缩、缩复而越来越厚,下段肌层被动牵拉而越来越薄,在上下段之间就形成了这种明显的环状隆起。
2.观察要点:该环会逐渐上升达脐平或脐上,压痛明显。医护人员通过观察产妇腹部,可以看到或触摸到这一特殊的环状结构,它的上升和压痛程度是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提示子宫下段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破裂的风险。
三、血尿
1.产生原因:子宫收缩过强,导致膀胱受压、黏膜充血,出现血尿。子宫持续强烈收缩,会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膀胱紧贴子宫,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膀胱黏膜的血管因压迫而破裂出血,从而出现血尿,这是先兆子宫破裂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
2.临床意义:血尿的出现表明子宫的异常收缩已经对泌尿系统造成了损害,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子宫破裂及更严重的后果,需要立即引起重视并进行处理。
四、胎先露部下降受阻
1.原因分析: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畸形等因素,会使得胎儿先露部不能顺利通过产道,进而引起梗阻性难产,导致子宫收缩加强,引发先兆子宫破裂。比如骨盆狭窄,胎儿头部不能适配骨盆入口,就会在产道内受到阻碍,子宫为了克服这种阻力,就会不断加强收缩,从而增加了子宫破裂的风险。
2.诊断依据:在分娩过程中,医生通过触诊、超声等检查手段,发现胎先露部在产道内位置停滞不前,结合产妇出现的子宫强直性收缩等其他表现,可判断为先兆子宫破裂的一个重要迹象。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子宫肌层弹性减弱,发生先兆子宫破裂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应更密切产检,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难产的因素,如骨盆狭窄、胎位异常等,并听从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若分娩过程中出现腹痛加剧等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这是因为高龄产妇的子宫在面对分娩时的压力和宫缩刺激时,比年轻产妇更容易出现问题,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2.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手术史的产妇:这类产妇子宫上有手术瘢痕,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时,瘢痕处的子宫肌层相对薄弱,更容易发生先兆子宫破裂。整个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产检,尤其是孕晚期,密切关注子宫瘢痕处的厚度及变化。如果出现腹痛、血尿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因为手术瘢痕破坏了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在宫缩等压力下,瘢痕部位更容易裂开,引发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