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病毒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为双链DNA病毒形态砖形或椭圆形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潜伏期一般为天左右出疹前有高热等重全身症状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曾致大量死亡存活留严重瘢痕现因已消灭不常规接种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为双链DNA病毒呈球形外界生存能力弱潜伏期相对短初有轻微前驱症状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有多种疹同时存在全身症状相对轻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部分可再激活致带状疱疹大多数预后好但免疫低下者病情重或有并发症预防可接种水痘疫苗免疫低下未接种过且未患过水痘者接触后可注射免疫球蛋白。
天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形态呈砖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200nm×300nm,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痂皮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数年,在-20℃以下可长期保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双链DNA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0-200nm,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不耐热和酸,对乙醚敏感,在疱疹液中-65℃可长期保存,在痂皮中不能存活。
临床表现方面
潜伏期
天花病毒:潜伏期一般为12-14天(范围7-17天),在潜伏期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期相对较短,一般为10-21天,平均14天,在潜伏期后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乏力等。
皮疹特点
天花病毒: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手腕、前臂等部位,然后向躯干蔓延,皮疹发展过程有一定规律,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过数小时变为疱疹,疱疹为椭圆形,直径约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较厚,内容物初期清亮,后期可变得混浊,约1周左右疱疹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瘢痕,俗称“麻坑”,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不明显,但同一部位皮疹多为同一种形态。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和头部,然后逐渐蔓延至面部、四肢,皮疹特点为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皮疹为椭圆形,直径2-5mm,疱疹壁薄,容易破溃,疱疹液初期清亮,后期可混浊,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分布呈向心性明显,以躯干较多,四肢较少。
全身症状
天花病毒:全身症状较重,在出疹前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寒战、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中毒症状明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如头痛、乏力等相对较轻。
传播途径方面
天花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在患者的痂皮、衣物、用具等上都可能带有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水痘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出疹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体内病毒不能完全清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预后方面
天花病毒:天花曾在历史上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即使存活也会留下严重的瘢痕,对患者的外貌和身体功能有较大影响,自全球广泛接种天花疫苗后,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被消灭。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多数水痘患者预后良好,皮疹一般不会留下瘢痕,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水痘病情可能较重,可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而带状疱疹在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可能会出现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方面
天花病毒:预防主要依靠接种天花疫苗,自天花疫苗广泛接种后,天花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天花的消灭,目前已不再进行常规的天花疫苗接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预防可以通过接种水痘疫苗来实现,接种水痘疫苗不仅可以预防水痘,还可以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建议常规接种水痘疫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患过水痘的人群,接触水痘患者后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