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筛查,CT助于明确肿瘤情况及分期,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且无辐射;实验室检查血清学的NSE是特异标志物,尿液的VMA和HVA可提示诊断;病理检查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包括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形态学观察可明确肿瘤特征及鉴别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意义:可初步观察腹部等部位有无占位性病变,对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的筛查有一定帮助,能发现腹部实质性肿块等情况,且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性好,适合儿童常规初步筛查。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超声检查都可进行操作,但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手法等,如新生儿由于腹部脂肪薄等特点,检查时要注意探头的频率等参数选择以获得清晰图像。
操作要点:利用超声探头在体表进行扫描,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2.CT检查:
意义: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分期等有重要价值。例如可以明确肿瘤是否侵犯周围重要血管、脏器等。不同年龄患儿进行CT检查时,要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对比剂的使用剂量等,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通过调整扫描参数来降低辐射影响。
操作过程:患儿需躺在检查床上,按照CT机器的要求保持体位不动,然后进行断层扫描,获取详细的影像学资料。
3.MRI检查:
意义: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等情况的诊断优于CT。对于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患者,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脑部等部位有无肿瘤侵犯,且无辐射损伤。不同年龄患儿进行MRI检查时,要根据其配合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如婴幼儿可能需要适当的镇静措施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同时要注意检查设备的噪音等对患儿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
操作注意事项:患儿要保持安静,按照医生要求保持身体不动,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等辅助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意义:NSE是神经母细胞瘤较为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血清NSE水平升高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不同年龄患儿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能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儿童的正常血清NSE水平低于成人。在病情监测中,如果治疗后NSE水平下降,提示治疗有效;如果治疗后又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等情况。
检测方法:通过采集患儿的静脉血,利用免疫学等方法检测血清中NSE的含量。
其他相关标志物:如乳酸脱氢酶(LDH)等,部分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可能会出现LDH升高,可作为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但特异性不如NSE。
2.尿液检查:
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
意义: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能将体内的多巴胺等代谢为VMA和HVA,患儿尿液中VMA和HVA水平升高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尿液VMA和HVA水平有差异,在检测时要注意患儿的饮食等对结果的影响,如检查前避免大量食用含香草酸、高香草酸前体的食物等。对于婴幼儿,收集尿液可能需要特殊的收集装置等,要确保尿液收集的准确性。
检测方法:收集患儿的尿液标本,通过化学检测等方法测定其中VMA和HVA的含量。
三、病理检查
1.活检:
意义:是确诊神经母细胞瘤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细胞类型、分化程度等,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不同部位的肿瘤,活检的方式不同,如腹部肿瘤可能通过手术活检、穿刺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在进行活检时,要考虑患儿的年龄、肿瘤部位等因素,如对于婴幼儿的深部肿瘤穿刺活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
活检方式:
手术活检:对于可通过手术完整切除部分肿瘤组织的情况,直接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穿刺活检:利用穿刺针获取肿瘤组织,适用于一些深部肿瘤等情况。
2.病理形态学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学具有一定特征,如可见小圆形蓝染细胞等,结合免疫组化等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来源等情况,以确诊神经母细胞瘤并与其他相似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