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支气管炎的症状因年龄而异,婴幼儿起病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发热、呼吸异常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症状相对稍轻;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护理、饮食调整)、对症治疗(止咳祛痰、平喘)和病因治疗(病毒感染多对症,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特殊人群宝宝需注意,新生儿和小婴儿病情变化快,过敏体质宝宝用药谨慎,有基础疾病宝宝病情更重需加强监测。
一、宝宝支气管炎的症状
1.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症状表现
对于婴幼儿来说,支气管炎可能起病较急,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开始为干咳,随后有痰。部分婴幼儿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不等,性别差异在这方面不明显,但不同性别宝宝对疾病的耐受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较小的婴儿还可能出现呼吸增快,每分钟呼吸次数可超过正常范围(正常婴儿呼吸频率约30-40次/分),严重时可能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支气管炎症状相对稍轻,咳嗽可能持续时间较长,部分儿童可能有低热或无发热,咳嗽以干咳或有少量痰为主,一般全身症状相对婴幼儿较轻,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2.典型症状
咳嗽:是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咳痰,痰液的性状因病情而异,初期可能为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为黄色脓性痰。
喘息:部分宝宝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或合并有支气管痉挛时,会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喘鸣声,呼吸急促。
呼吸道症状:可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年龄较小的宝宝还可能出现拒食、呕吐等表现。
二、宝宝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休息与护理: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适中(50%-60%为宜)。对于婴幼儿,要经常变换体位,以利于痰液排出。
饮食调整:给予宝宝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宝宝多饮水,每日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
2.对症治疗
止咳祛痰:如果宝宝咳嗽有痰但不易咳出,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需根据宝宝年龄等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剂型等,但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对于干咳明显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止咳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止咳药。
平喘:若宝宝出现喘息症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对于喘息严重的宝宝可能需要雾化吸入治疗等,雾化吸入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起效较快且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小。
3.病因治疗
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普通病毒性支气管炎的常规治疗,家长要做好宝宝的护理,等待疾病自行恢复。
细菌感染: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咳黄脓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严格按照宝宝的体重、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及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三、特殊人群(宝宝)在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如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在出现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一旦发现宝宝呼吸急促加重、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小婴儿病情容易进展为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对于幼儿及年长儿,虽然相对小婴儿病情进展可能稍慢,但也需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治疗,按时复诊。
2.过敏体质宝宝
过敏体质的宝宝患支气管炎时,要特别注意寻找可能的过敏原,如室内的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果宝宝合并有喘息,在使用平喘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过敏体质宝宝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普通宝宝不同。
3.有基础疾病宝宝
对于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宝宝,患支气管炎时病情可能比正常宝宝更严重,治疗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如密切观察宝宝的心肺功能情况等。在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选择更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