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可由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血肿)、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脊液循环障碍(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脑血流量增加(二氧化碳潴留、高血压)及其他因素(全身性疾病、婴幼儿特殊情况)引起,不同原因导致颅内压升高的机制和表现各异
一、颅内占位性病变
1.肿瘤:脑内的各种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会占据颅内空间,导致颅内压增高。肿瘤细胞不断增殖,使颅内容积相对减少,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不同类型的肿瘤其生长速度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有所差异,但都会逐渐压迫脑组织、脑脊液循环通路等,影响颅内压力的平衡。例如,一些恶性胶质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明显引起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2.血肿:外伤性颅内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以及自发性颅内血肿(如高血压性脑出血)都会造成颅内局部空间被血液占据,使颅内压力升高。以硬膜外血肿为例,多因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血液积聚在硬膜外腔,随着血肿量的增加,颅内压迅速上升,压迫脑组织,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
二、颅内感染
1.脑膜炎: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分泌增多、炎性渗出物积聚,同时炎症反应使脑组织水肿,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例如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侵入脑膜后,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等,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导致颅内压升高。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在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上有一定差异,但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相关的临床表现。
2.脑炎:各种脑炎如病毒性脑炎等,炎症累及脑实质,引起脑组织水肿、渗出,也会使颅内压升高。病毒等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后,导致神经元受损、炎症介质释放,引起脑组织肿胀,颅内空间相对变小,进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三、脑脊液循环障碍
1.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的吸收障碍是主要原因,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粒,影响脑脊液的吸收;脑膜炎后蛛网膜粘连等,导致脑脊液不能正常被蛛网膜颗粒吸收,从而在颅内积聚,引起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头颅增大、智能障碍、尿失禁等表现,这是因为脑脊液不断积聚使颅内压力升高,压迫脑组织和神经结构。
梗阻性脑积水:多因脑室系统内的梗阻所致,如脑室系统内的肿瘤、囊肿、先天性畸形(如导水管狭窄)等,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导致梗阻以上部位的脑室扩大,颅内压升高。例如导水管狭窄时,脑脊液从侧脑室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后,无法顺利通过导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及以下,进而引起梗阻近端脑室扩张,颅内压急剧升高。
四、脑血流量增加
1.二氧化碳潴留:当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时,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等,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从而使颅内压升高。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血管扩张剂,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脑血管扩张,脑血容量增多,颅内压力随之上升。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也会升高。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血管壁受损,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当血压突然波动升高时,过多的血液涌入颅内,超出了颅内的代偿能力,导致颅内压增高。
五、其他因素
1.全身性疾病
中毒:某些中毒情况,如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氧气的运输和利用,导致脑组织缺氧、水肿,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等表现。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会影响脑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导致脑细胞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例如低钠血症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脑细胞内,引起脑细胞水肿,颅内压随之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
2.婴幼儿特殊情况:婴幼儿囟门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囟门可能隆起。婴幼儿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能与先天性颅脑畸形、感染等有关。先天性颅脑畸形如先天性脑积水等,在婴幼儿期就可表现出颅内压增高,由于囟门未闭,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更易出现头颅增大等情况。同时,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颅内感染导致颅内压增高,需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前囟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压增高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