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抗感染药物及非药物干预辅助缓解咳嗽。对症治疗有止咳祛痰的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平喘的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抗感染药物有抗病毒的利巴韦林、奥司他韦,抗菌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药物干预包括增加空气湿度、多喝温水、拍背排痰,用药需遵医嘱,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特殊人群用药谨慎。
一、对症治疗药物
(一)止咳祛痰药
1.氨溴索:为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等情况,尤其适用于儿童群体,但需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等调整合适剂量,婴幼儿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乙酰半胱氨酸:具有较强的黏液溶解作用,能使痰中的糖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黏度,使其易于咳出。可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有大量黏痰且不易咳出的患儿,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二)平喘药
1.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有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用于缓解小儿支气管炎导致的支气管痉挛、喘息等症状,可通过吸入剂型给药,儿童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婴幼儿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2.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支气管痉挛和喘息。可用于小儿支气管炎伴有喘息、气道高反应性较明显的情况,雾化吸入是常用的给药方式,儿童使用时需关注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影响,如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等,需在医生评估后合理应用。
二、抗感染药物
(一)抗病毒药物
1.利巴韦林:对多种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可用于病毒性小儿支气管炎。但利巴韦林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等,在儿科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且不推荐常规广泛使用,仅在明确病毒感染且有相应指征时使用。
2.奥司他韦:主要用于流感病毒引起的小儿支气管炎,尤其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对于流感病毒导致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早期使用奥司他韦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儿童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如恶心、呕吐等,需在医生诊断为流感病毒感染后遵医嘱使用。
(二)抗菌药物
1.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小儿支气管炎。但使用前需询问患儿有无青霉素过敏史等,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量计算,根据体重等调整,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等,严重过敏反应可危及生命,所以用药前需做好皮试等准备。
2.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肟等,对多种细菌有抗菌活性,可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支气管炎。使用前同样需注意有无过敏史,儿童使用时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等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腹泻等,以及可能的过敏反应等。
三、非药物干预辅助缓解咳嗽
(一)增加空气湿度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左右,可使用加湿器等。合适的空气湿度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减轻咳嗽症状,尤其对于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加重呼吸道刺激引起咳嗽加重,所以维持适宜湿度对缓解咳嗽有帮助,不同年龄段小儿对湿度的适应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在这个范围内即可。
(二)多喝温水
让患儿多喝温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使痰液更容易咳出,从而减轻因痰液刺激引起的咳嗽。但要注意控制水温,避免过烫或过凉刺激小儿呼吸道,不同年龄小儿的饮水量需适当调整,婴幼儿要少量多次饮用,防止引起呛咳等情况。
(三)拍背排痰
在小儿咳嗽时,家长可让患儿侧卧,用空心掌轻轻拍打患儿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向内依次进行拍打,通过振动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根据小儿年龄和耐受程度调整,对于较小的婴儿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损伤。
小儿支气管炎咳嗽用药需根据具体病因、病情等由医生综合判断后选择,同时非药物干预措施也可辅助缓解症状,在整个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小儿的病情变化,如咳嗽程度、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的小儿,在选择药物时要格外谨慎,详细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