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感染起病有相应症状,慢性有长期咳嗽咳痰等表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控制感染(病毒和细菌感染处理不同)、对症治疗(止咳祛痰、平喘等);不同年龄儿童有特点及应对,过敏体质儿童需留意过敏原和药物过敏;要综合病情采取措施缓解症状、控制感染、促进康复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儿童支气管炎的症状
儿童支气管炎通常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多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急性支气管炎症状
初期症状:起病较急,初期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可出现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还可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表现。
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加剧,可为刺激性咳嗽,部分患儿可咳出黄色脓痰。有些患儿可伴有喘息,表现为呼吸增快,可听到肺部有哮鸣音等。
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咳嗽、咳痰,每年咳嗽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时间,在冬季等寒冷季节症状往往加重,可伴有喘息等表现,患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长期慢性咳嗽、喘息影响了营养的摄入和机体的氧供。
二、儿童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护理: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排出。
呼吸道管理:对于咳嗽有痰的患儿,可采用拍背的方法帮助排痰,即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儿背部。对于喘息的患儿,可采取半卧位等舒适体位,以利于呼吸。
控制感染
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特异性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但对于一些特殊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引起的,在发病48小时内可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等因素,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细菌感染: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咳脓痰、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
对症治疗
止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咳嗽剧烈影响休息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后适当使用止咳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导致窒息等危险。
平喘:对于喘息明显的患儿,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雾化吸入治疗,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喘息症状。如果病情需要,还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但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关注可能的副作用。
三、不同年龄儿童支气管炎的特点及应对
婴儿期(1岁以内):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等情况,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婴儿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需警惕)等异常要及时就医。用药方面更要谨慎,严格按照医生根据体重等计算的剂量使用药物。
幼儿期(1-3岁):幼儿对疾病的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变化。此阶段的治疗同样要注重对症支持,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是否适合幼儿使用,比如雾化吸入相对较适合幼儿使用来缓解喘息等症状。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3岁以上):这个阶段儿童相对能较好表达自身不适,治疗上可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但仍要遵循儿童用药的原则,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儿童)支气管炎的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儿童患支气管炎时,要特别留意可能的过敏原。如果能明确过敏原,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如海鲜等)、花粉、尘螨等。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时要注意是否有过敏风险,比如使用某些抗生素时,要询问患儿有无相关药物过敏史。如果使用雾化药物等,也要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急促加重等过敏表现,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儿童支气管炎的治疗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控制感染、促进患儿康复,同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等因素,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