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毛囊炎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局部因素(卫生不良、摩擦与刺激)、机体因素(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因素),症状有局部皮肤毛囊口周围红肿、中央出现脓头、疼痛、瘙痒,可单个或多个毛囊受累,严重时可形成疖或痈。
一、病因
(一)细菌感染
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女性外阴毛囊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正常人体表尤其是皮肤褶皱处、会阴部等部位可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局部皮肤受损(如搔抓、摩擦、出汗多导致皮肤潮湿等)时,细菌容易侵入毛囊引发感染。女性由于外阴部皮肤相对娇嫩,且局部透气性较差,若不注意清洁卫生,更易发生皮肤损伤,从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造条件。例如,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使外阴部处于潮湿闷热环境,皮肤易受损,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风险。
2.表皮葡萄球菌:也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在正常皮肤表面定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表皮葡萄球菌可趁机侵入毛囊引起炎症。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机体免疫力可能相对降低,同时外阴部受经血、分泌物等刺激,皮肤屏障功能易受影响,此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外阴毛囊炎的几率可能增加。
(二)局部因素
1.卫生不良:外阴部容易受到经血、白带、尿液、粪便等的污染,如果不注意经常清洁外阴,会导致局部细菌滋生,增加毛囊炎发生的可能性。比如有些女性不勤换卫生巾、不经常清洗外阴,就容易引发外阴毛囊炎。
2.摩擦与刺激:长期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或长时间骑行等,会使外阴部皮肤反复受到摩擦,导致皮肤损伤,为细菌侵入毛囊提供途径。例如,长时间骑自行车的女性,外阴部与自行车坐垫频繁摩擦,易引起皮肤微小破损,进而引发毛囊炎。
(三)机体因素
1.免疫力低下:当女性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包括外阴毛囊炎。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处于疲惫状态、营养不良等情况也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外阴毛囊炎的发病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皮肤组织含糖量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自身抵抗力差,更容易发生外阴毛囊炎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较慢。
2.内分泌因素:女性在青春期、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油脂分泌等情况,从而影响毛囊的正常状态。例如,青春期女性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若同时伴有局部清洁不当等情况,就容易引发外阴毛囊炎。
二、症状
(一)局部皮肤表现
1.毛囊口周围红肿:最初受累的毛囊口周围皮肤会出现红色的小丘疹,随着病情发展,丘疹会逐渐红肿,边界清楚,直径一般在1-2毫米左右。例如,早期可见外阴部某个毛囊口周围出现明显的红色肿胀区域,触摸时可能有轻度疼痛。
2.丘疹中央出现脓头:红肿的丘疹中央可形成白色或黄白色的脓头,这是因为毛囊内的细菌感染导致化脓性炎症,脓液聚集在毛囊口形成脓头。脓头大小不一,有的较细小,有的相对明显。随着脓头的发展,可能会自行破溃,然后脓液排出。
3.疼痛:外阴毛囊炎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在触摸或按压病变部位时,疼痛较为明显。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女性可能只是轻微疼痛,而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行走、坐立等活动。比如,当衣物摩擦到病变部位时,会加剧疼痛感。
4.瘙痒: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病变部位有瘙痒感,但要注意避免搔抓,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进一步损伤,加重感染。瘙痒感可能在红肿、脓头出现前或同时存在,搔抓后可能会使炎症扩散,导致病情加重。
(二)病情发展与范围
1.单个或多个毛囊受累:外阴毛囊炎可以是单个毛囊发病,表现为单个的红肿丘疹、脓头等;也可以是多个毛囊同时或先后受累,出现多个类似的病变,病变可散在分布或聚集在一起。例如,有的女性外阴部可能只有一个毛囊出现毛囊炎表现,而有的则可能多个毛囊都受到影响,形成一片红肿、脓头的区域。
2.严重时可形成疖或痈:如果外阴毛囊炎病情进一步发展,感染可能会向周围组织扩散,单个毛囊的炎症可能会发展为疖,表现为更大的红肿硬结,疼痛加剧;多个相邻毛囊的感染则可能融合形成痈,痈是较大范围的化脓性炎症,病变部位红肿范围更广,疼痛更明显,局部皮肤温度可能升高,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女性,这种病情发展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