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胃炎有不同年龄段症状特点,婴幼儿易腹泻、呕吐、发热且脱水快,学龄前及学龄儿童除胃肠症状外可诉腹痛,还可能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饮食、休息)、液体疗法(轻脱水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静脉补液)、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对症,还有止吐、缓解腹痛、止泻等对症药);不同因素中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对其有影响,婴幼儿需密切观察,不良生活方式易致肠胃炎,既往肠胃病史会使病情复杂;特殊人群中婴幼儿病情变化快要及时送医,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要保证休息、营养,按医嘱治疗护理。
一、小孩肠胃炎的症状
(一)不同年龄段症状特点
1.婴幼儿:常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同时可能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胆汁,还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部分患儿会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由于婴幼儿肠胃功能较弱,水电解质紊乱出现较快,可能会有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脱水症状。
2.学龄前及学龄儿童:除了腹泻、呕吐外,可能会诉说腹痛,腹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部分儿童腹泻后腹痛可稍有缓解,发热程度相对婴幼儿可能稍低,一般在37.5℃-38.5℃左右,脱水症状相对婴幼儿来说出现相对较缓,但如果病情进展快也会出现脱水相关表现,如口渴、皮肤弹性差等。
(二)其他伴随症状
有些小孩肠胃炎可能还会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这是因为引起肠胃炎的病原体可能同时累及胃肠道和呼吸道,如病毒感染中轮状病毒感染时,除了胃肠道症状外,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二、小孩肠胃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急性期应适当调整饮食,婴幼儿可暂时减少奶量,改为稀释奶或米汤等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冷饮等,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少量多餐,以减轻胃肠负担。
2.休息:让小孩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减少体力消耗,促进胃肠功能的修复。
(二)液体疗法
1.预防和纠正脱水:如果小孩有脱水症状,如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弹性稍差等),可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冲调服用;如果是中度或重度脱水(中度脱水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眼窝明显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明显减少等;重度脱水可出现昏迷、无尿、四肢厥冷等),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以快速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三)药物治疗
1.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2.对症治疗:对于呕吐明显的小孩,可适当使用止吐药物;对于腹痛明显的小孩,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适当的缓解腹痛的药物,但要谨慎使用,尤其是低龄儿童;如果腹泻严重,可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来保护肠道黏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起到止泻的作用。
三、不同因素对小孩肠胃炎的影响及应对
(一)年龄因素
1.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胃功能更脆弱,感染病原体后病情变化较快,出现脱水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所以在护理和治疗上要更加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2.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相对来说对疾病的耐受能力稍强一些,但也不能忽视,同样需要关注病情变化,按照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如果小孩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饭前便后不洗手等,更容易引起肠胃炎,所以要帮助小孩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三)病史因素
1.如果小孩既往有肠胃道疾病史,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慢性肠炎等,患肠胃炎时病情可能会更复杂,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既往病史,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婴幼儿患肠胃炎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体温、呕吐及腹泻情况,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高热不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因为婴幼儿病情变化快,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对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也要让他们充分休息,保证营养摄入,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家长要监督小孩按时服药、按时休息等,帮助小孩尽快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