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障碍致脑室系统扩大和颅内压增高,婴幼儿有头颅异常增大等表现,影像学可见脑室扩大,治疗以手术为主;脑水肿是脑内水分增加致脑容积增大,有头痛呕吐等表现,影像学有脑实质低密度等,治疗针对病因,特殊人群表现和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理生理机制
脑积水
定义:是由于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障碍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积聚,引起脑室系统扩大和颅内压增高的一种病症。
病理生理机制:正常脑脊液的循环是由脉络丛产生,经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再通过蛛网膜颗粒回流至静脉系统。当脑脊液循环通路中的任何部位发生梗阻,如脑室系统的先天性畸形(中脑导水管狭窄等)、颅内出血后血凝块阻塞、颅内肿瘤等,都会使脑脊液吸收减少或循环受阻,导致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积聚,脑室扩大,脑实质被压缩。
脑水肿
定义: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性改变。
病理生理机制:多种因素可引起脑水肿,如脑缺血缺氧(心脏骤停、严重休克等)可导致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失常,使细胞内钠水潴留;颅脑创伤、颅内感染、脑肿瘤等可引起血-脑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脑组织间隙;脑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钠等)也可影响脑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导致水分在脑内积聚。
二、临床表现差异
脑积水
婴幼儿脑积水:常见头颅进行性异常增大,囟门扩大、膨隆,颅缝分离,头皮静脉怒张。由于颅内压增高,患儿可出现落日征(双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到下眼睑下方,露出上巩膜),还可伴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呕吐、嗜睡等表现。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脑积水,除了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尿失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是因为脑室扩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脑水肿
常见症状有头痛、呕吐,随着脑水肿加重,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伴有癫痫发作,若脑水肿累及特定脑区,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病变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脑水肿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例如由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水肿,常伴有呼吸、循环功能的异常表现;由颅内感染引起的脑水肿,可伴有发热、脑膜刺激征等表现。
三、影像学表现不同
脑积水
头颅CT:可见脑室系统明显扩大,脑实质变薄。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室系统扩大的程度、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部位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如发现中脑导水管狭窄、脑室系统内占位性病变等。
脑水肿
头颅CT: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影,病变区域脑组织肿胀。MRI检查对脑水肿的显示更为敏感,可发现T2加权像上脑实质呈高信号,能更准确地判断脑水肿的范围和程度,例如脑梗死早期通过MRI可较早发现缺血区域的脑水肿表现。
四、治疗原则区别
脑积水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如脑室-腹腔分流术,将脑室中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通过腹腔的腹膜吸收脑脊液,从而缓解脑室扩大和颅内压增高。对于由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脑积水,需要同时处理原发病灶,切除肿瘤以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
脑水肿
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纠正脑缺血缺氧状态、控制颅内感染、降低颅内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同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降低血管通透性,但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等。对于严重的脑水肿导致颅内压极高、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治疗来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
五、特殊人群情况
婴幼儿脑积水
由于婴幼儿颅骨骨缝未闭合,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与成人不同,头颅扩大是较为突出的表现。在治疗上,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流管的选择要考虑到患儿的年龄和生长速度,定期随访调整分流管功能。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因为脑积水可能严重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婴幼儿脑水肿
多由围生期窒息、感染等因素引起。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维持婴幼儿的内环境稳定,如维持正常的血糖、血钠等水平,因为婴幼儿的脑代谢调节能力较弱。使用脱水剂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时机,避免过度脱水导致血容量不足等并发症。对于由感染引起的脑水肿,要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且要考虑婴幼儿的肝肾功能,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老年人群
脑积水和脑水肿在老年人中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老年人脑积水可能以慢性头痛、步态不稳、认知功能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老年性痴呆等疾病。治疗上,手术治疗要权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如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对于老年脑水肿患者,病因可能与脑梗死、慢性硬膜下血肿等有关,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在使用脱水剂等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如肾功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