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是指脑干部位的出血,因其处于人体生命中枢位置,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病因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症状有突发头痛、眩晕呕吐、肢体运动障碍、呼吸循环障碍及意识障碍。诊断依靠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分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药物治疗(脱水降颅压、止血、神经营养药物)和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其预后病死率、致残率高,受出血部位、量、治疗时机及基础健康状况影响。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年轻人、孕妇、儿童需分别注意控制基础疾病、排查家族病史、定期产检及关注异常表现等。
一、脑干出血的定义
脑干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干部位的出血,脑干是人体生命中枢,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此部位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二、脑干出血的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血压波动时易破裂出血,是脑干出血常见病因,尤其对中老年人群,若长期生活不规律、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高血压控制不佳,更易引发脑干出血。
2.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先天发育异常,血管壁薄弱,易破裂出血,年轻人中因脑血管畸形导致脑干出血相对多见。
3.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这类患者病史中多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诊断。
4.其他:头部外伤、颅内肿瘤侵犯脑干血管、某些药物副作用(如抗凝药使用不当)等也可导致脑干出血。
三、脑干出血的症状
1.突发头痛:常为剧烈头痛,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或脑干周围组织所致,部分患者头痛可迅速蔓延至全头部。
2.眩晕、呕吐:脑干是平衡和呕吐中枢所在,出血刺激可引发严重眩晕,患者自觉天旋地转,同时伴频繁呕吐,呕吐多呈喷射性。
3.肢体运动障碍: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甚至完全瘫痪,出血影响了脑干内的运动传导束。
4.呼吸循环障碍:脑干控制呼吸、心跳等重要生命功能,出血时可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如呼吸变慢、变浅或出现潮式呼吸,严重时可致呼吸骤停;循环方面可表现为血压波动、心率改变等。
5.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昏睡,重者可迅速陷入昏迷,昏迷程度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密切相关。
四、脑干出血的诊断
1.头颅CT:是诊断脑干出血的首选方法,能快速、准确显示出血部位、范围及出血量,发病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现高密度影,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2.头颅MRI:对脑干出血的显示也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出血的诊断更具价值,能提供更多出血演变信息。
3.脑血管造影(DSA):对于怀疑由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干出血,DSA可明确血管病变的部位、形态,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有助于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及评估基础健康状况,对判断病因及制定治疗方案有辅助作用。
五、脑干出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证氧供。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生命体征异常。
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加重出血,也防止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血压。
2.药物治疗
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缓解因颅内压升高导致的症状。
止血药物: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但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止血药物效果尚不明确。
神经营养药物:如神经节苷脂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手术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进展迅速、有脑疝形成趋势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干受压,挽救生命。但脑干位置深在,手术风险高。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精准穿刺血肿并引流,创伤相对较小,适用于部分合适的患者。
六、脑干出血的预后
1.病死率高:脑干出血病情凶险,尤其是大量出血患者,病死率可达70%80%,短时间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致残率高:存活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影响因素: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治疗时机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等有关。如脑桥出血预后相对较差,出血量越大、治疗越不及时,预后越差。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脑干出血风险高。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定期体检,生活规律,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一旦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及时就医。
2.年轻人:若有家族性脑血管疾病史,应提高警惕,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如出现不明原因头痛、呕吐等,需及时排查。
3.孕妇:孕期生理变化可使血压波动,增加出血风险。孕期应定期产检,监测血压等指标,若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评估处理。
4.儿童:儿童脑干出血相对少见,多由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引起。若儿童出现头痛、呕吐、行走不稳等异常表现,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诊断。同时,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