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先天性畸形,因先天性因素致尿液排出受阻,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等病因,不同年龄表现不同,可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轻度可保守治疗,严重需手术,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新生儿、婴儿及儿童期有不同考虑。
一、先天性肾积水的定义
先天性肾积水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导致尿液从肾脏排出受阻,引起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的一种疾病。它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这是先天性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肌层发育异常,如环形肌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等,导致尿液通过受阻。例如,在胚胎早期输尿管芽发育异常,使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起梗阻。
2.膀胱输尿管反流: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导致肾盂内压力增高,逐渐引起肾积水。这种情况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可能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抗反流机制发育不完善有关。
3.其他少见病因:如异位血管压迫(如迷走血管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肾盂输尿管瓣膜、息肉等,也可导致先天性肾积水,但相对较少见。
(二)发病机制
当尿液排出受阻时,肾盂内压力升高,首先压迫肾小管、肾小球及其周围的血管,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随着时间推移,肾盂肾盏逐渐扩张,肾实质受压,导致肾实质萎缩,肾功能逐渐减退。如果是双侧先天性肾积水,可能会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出生后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肾功能。
三、临床表现
(一)不同年龄的表现
1.新生儿期:部分患儿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有些患儿可能因肾积水较重,出现腹部肿块,肿块表面光滑,有囊性感,有时可呈间歇性肿大。如果双侧肾积水严重,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这是由于腹部膨隆影响了呼吸运动。
2.婴儿期:除了腹部肿块外,还可能出现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肾积水导致腹部压力增高,影响了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另外,患儿可能生长发育迟缓,这与肾功能受损、营养物质代谢异常等有关。
3.儿童期: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腰部胀痛,有时可伴有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如果一侧肾积水严重,另一侧肾功能正常,可能长时间无明显症状,直到另一侧肾脏也出现问题才被发现。
(二)体征
腹部检查可触及囊性肿块,肿块的大小随肾盂内尿液的多少而变化,有时按压肿块后可缩小,这是因为部分尿液排出,肾盂内压力降低。
四、诊断方法
(一)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先天性肾积水首选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肾盂肾盏扩张的程度、肾实质的厚度等。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观察输尿管是否扩张,以及膀胱的情况,有助于判断尿液排出受阻的部位和程度。例如,超声可以测量肾盂前后径,一般认为肾盂前后径大于10mm可考虑肾积水可能,随着径线增大,肾积水的程度可能加重。
(二)静脉肾盂造影(IVP)
静脉肾盂造影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尿路的形态。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内的显影情况,能够明确梗阻的部位和程度。但是,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需要注意造影剂的剂量和过敏等问题。
(三)磁共振尿路成像(MRU)
MRU是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肾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清晰显示尿路的形态,对于诊断先天性肾积水及其病因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多平面成像,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尿路畸形,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五、治疗原则
(一)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肾积水,肾盂分离在1-2cm之间,肾实质厚度正常,且肾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的患儿,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肾积水的进展情况。如果在随访过程中,肾积水无明显加重,肾功能保持稳定,可以继续观察。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肾积水进行性加重,肾盂分离大于2cm,肾实质厚度变薄(一般认为肾实质厚度小于4mm),肾功能受损,或者出现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根据梗阻的部位和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通过纠正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畸形,恢复尿液的正常引流。对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引起的肾积水,可能需要进行膀胱输尿管再植术等。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六、预后
先天性肾积水的预后与肾积水的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患儿的肾功能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生长发育也能恢复正常。但是,如果肾积水严重,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发展为肾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对于双侧严重肾积水的患儿,预后相对更差,需要密切关注和积极治疗。
七、特殊人群考虑
(一)新生儿和婴儿
新生儿和婴儿患先天性肾积水时,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手术等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检查方法和治疗时机。例如,在选择静脉肾盂造影时,要严格控制造影剂的剂量,避免对婴儿肾功能造成额外负担。在术后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伤口的护理,防止感染,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尿量、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二)儿童期患儿
儿童期患儿在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和肾积水的情况。要鼓励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避免憋尿等,以减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确保其营养摄入充足,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