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无症状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由多种病因引起;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分急慢性,急性起病急症状明显,慢性多有下腹坠胀等表现。两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不同,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考虑其生理特点。
一、定义与本质
盆腔积液:盆腔积液是一种表现而非疾病,是指盆腔内存在液体聚集。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生理性盆腔积液多发生在女性排卵期或早孕期,是因为盆腹腔脏器正常渗出液积聚在盆腔最低处(如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一般量较少,可自行吸收,对身体通常无明显危害。病理性盆腔积液则多由炎症(如盆腔炎、附件炎等)、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盆腔腹膜结核、盆腹腔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积液量往往较多。
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致病菌可通过宫颈进入盆腔引起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起病急,症状明显,如剧烈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病情迁延所致,可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
二、临床表现差异
盆腔积液: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病理性盆腔积液根据病因不同表现各异,若由盆腔炎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除了可能有盆腔炎相关的一些表现外,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感等,积液较多时可能会有下腹部隐痛等不适,但相对盆腔炎来说,症状没有盆腔炎那么典型且多样。
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痛伴发热,病情严重时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若有腹膜炎,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如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等。慢性盆腔炎患者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增多、月经紊乱等;病程较长者可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三、病因区别
盆腔积液:生理性盆腔积液是正常生理现象。病理性盆腔积液的病因中,炎症方面主要是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炎症,导致渗出增多形成积液;异位妊娠时,胚胎死亡后血液等积聚在盆腔;黄体破裂时,黄体破裂出血积聚在盆腔;盆腔腹膜结核会使腹膜产生渗出液积聚在盆腔;盆腹腔恶性肿瘤可因肿瘤组织渗出或转移等导致盆腔积液。
盆腔炎:主要病因是病原体感染,如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频等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发盆腔炎;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病原体上行感染;经期卫生不良,如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其中以阑尾炎最常见;慢性盆腔炎可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四、诊断方法不同
盆腔积液:通过妇科超声检查可明确盆腔积液的量及性质等。对于生理性盆腔积液,超声下见盆腔少量游离液体;对于病理性盆腔积液,会根据伴随的其他超声表现来辅助判断病因,如盆腔炎导致的病理性盆腔积液,可能同时伴有附件区增厚等表现。
盆腔炎: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症状上有下腹痛、发热等表现,体征上妇科检查可有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辅助检查可包括血常规(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是否升高)、C-反应蛋白(可升高)、阴道分泌物检查(查找病原体)、妇科超声(可协助判断有无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等情况)、腹腔镜检查等,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盆腔炎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方法难以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
五、治疗原则有别
盆腔积液:生理性盆腔积液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病理性盆腔积液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由盆腔炎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主要是积极治疗盆腔炎,根据盆腔炎的类型(急性或慢性)及病原体情况等,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急性盆腔炎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若是由其他病因如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等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则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异位妊娠可能需要手术或保守治疗等。
盆腔炎:急性盆腔炎主要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等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原则为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若有脓肿形成,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慢性盆腔炎则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如激光、微波、离子透入等,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心理治疗等,同时要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盆腔积液或盆腔炎,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药物等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在充分评估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女性,盆腔炎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诊断和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如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在用药等方面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青春期女性,发生盆腔炎时,由于其生殖系统尚在发育中,治疗更要注重避免对生殖功能的影响,遵循个体化且以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为前提的治疗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