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分急性、慢性、胆碱能性、寒冷性、日光性、压力性、接触性等类型,各类型有不同症状表现,急性起病急皮肤现瘙痒风团等,儿童急性可能因食物过敏等,老年人病情变化快;慢性风团反复发作超六周,生活方式等可诱发加重;胆碱能性因运动受热等致乙酰胆碱释放发病;寒冷性分家族性和获得性,接触寒冷物质发病;日光性皮肤暴露日光后现症状;压力性皮肤受压后现肿胀斑块;接触性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后现风团红斑等,各类型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因素影响。
症状表现: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出现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颜色可为红色、白色或皮色,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急性荨麻疹可能因食物过敏、病毒感染等较多见,婴幼儿可能因皮肤稚嫩,搔抓后风团更易融合成片;老年人急性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变化、慢性疾病等相关,且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需密切关注呼吸等情况。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生活环境、接触过敏原等不同而有发病概率的相对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近期有饮食结构改变、接触新环境、使用新药物等生活方式变化的人群更易发生,如进食海鲜、坚果等易过敏食物,或接触花粉、尘螨等。
病史因素:有过敏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荨麻疹的风险更高,如既往有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病史者。
慢性荨麻疹
症状表现:风团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周,每周发作至少2次。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此起彼伏,病情轻重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有关,部分患者风团可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年龄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慢性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调节不完善、感染等相关,病程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特点;老年人慢性荨麻疹可能与慢性疾病导致的免疫状态改变等有关,治疗相对更需谨慎,要考虑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不同性别在慢性疾病合并情况等方面可能有不同,从而影响荨麻疹的发生和发展。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如长期熬夜、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更易出现病情反复。
病史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慢性感染病史等的人群,发生慢性荨麻疹的风险增加,且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荨麻疹治疗的相互影响。
胆碱能性荨麻疹
症状表现:主要因运动、受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红晕,多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剧痒、麻刺感或烧灼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于30-60分钟内消退。
年龄因素影响:多见于青年,儿童期也可发生,儿童可能因运动较多等原因诱发,且皮肤反应可能相对更敏感。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
生活方式影响:运动量大、常处于高温环境、精神易紧张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诱发,如运动员、高温环境工作者等。
病史因素:一般无特定与胆碱能性荨麻疹直接相关的既往病史,但本身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
寒冷性荨麻疹
症状表现: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较常见,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较少见,常自婴儿期发病,可持续终生,表现为受冷后数小时出现泛发性风团,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年龄因素影响: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多自幼年发病;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冬季户外活动多而更易接触寒冷刺激发病。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冬季户外活动频繁、接触寒冷物质机会多的人群易发病,如冬季户外工作者、喜欢冬泳者等。
病史因素:有冷过敏相关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高。
日光性荨麻疹
症状表现:皮肤暴露于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畏寒、乏力、晕厥等。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持续1-2小时。
年龄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皮肤对日光更敏感,可能更易出现症状,但需注意与其他儿童期易患的皮肤疾病鉴别。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可能因更注重防晒等,在未做好防晒时更易因日光暴露发病。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户外活动、不注意防晒的人群易发病,如长期在户外工作、旅游且未采取有效防晒措施的人。
病史因素:有光敏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日光性荨麻疹风险增加。
压力性荨麻疹
症状表现:皮肤受压后4-6小时出现肿胀性斑块,常发生于行走后的足底部、久坐后的臀部等受压部位,持续8-12小时消退。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年龄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活动量相对较大,受压情况不同而发病,如儿童书包过重导致背部受压部位发病等。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久坐、负重等工作的人群易发病,如教师、长途卡车司机等。
病史因素:一般无特定与压力性荨麻疹直接相关的既往病史,但本身皮肤敏感者更易发病。
接触性荨麻疹
症状表现: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或全身出现风团、红斑,伴有瘙痒,严重程度与接触物的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等有关。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可能因皮肤接触玩具、衣物等新接触物质较多而发病;老年人可能因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接触某些物质后更易发病。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接触新的化妆品、新的金属饰品等生活方式变化的人群易发病,如近期更换护肤品、佩戴新首饰的人。
病史因素:有接触性过敏病史的人群发生接触性荨麻疹风险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