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浸润性乳腺癌有其定义与病理特征,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风险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包括乳房局部及全身表现,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有手术及综合治疗,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康复需注意多方面事项。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二级浸润性乳腺癌是浸润性乳腺癌的一个病理分期。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的一种恶性肿瘤。二级浸润性乳腺癌在组织学上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例如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与间质浸润范围等方面处于特定状态,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有一定特点,相较于早期的浸润性乳腺癌,病情进展程度有所加深,但又尚未达到更晚期的严重阶段。
二、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病趋势。一般来说,中老年女性相对更易患二级浸润性乳腺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包括免疫系统等逐渐衰退,细胞的修复、监控等功能下降,使得患癌风险增加。而年轻女性也可能患病,不过相对概率较低,但一旦患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在治疗耐受性等方面可能有一定优势,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判断。
性别方面: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男性也有患乳腺癌的可能,但概率远低于女性。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女性的乳腺组织在激素影响下,发生细胞异常增殖、恶变的风险相对男性更高。
生活方式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长期高脂饮食会使体内脂肪代谢紊乱等,可能影响激素水平等进而增加患癌风险;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的新陈代谢、免疫力调节等功能可能下降,使得身体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抵御能力降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内分泌失调等情况,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增加患二级浸润性乳腺癌的可能性;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也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破坏身体的内环境稳定,增加癌症发生的几率。
特殊人群风险方面: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特殊人群,家族中如果存在相关的乳腺癌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会使个体患二级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无家族史人群。此外,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史,如乳腺囊性增生病等,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治疗,病情迁延不愈,也可能增加恶变发展为二级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乳房局部表现:乳房可能出现肿块,肿块质地一般较硬,边界不太清晰,活动度相对较差,与周围组织可能有粘连。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乳房皮肤的改变,如皮肤凹陷(像酒窝征)、皮肤橘皮样改变等。乳头也可能出现异常,比如乳头回缩、乳头溢液等情况,溢液可能为血性等异常颜色。
全身表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消瘦等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消耗身体大量营养物质,并且肿瘤的生长代谢等过程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如果病情有转移,还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例如转移到骨骼时可能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转移到肺部可能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手段之一,可以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等病变情况,对于二级浸润性乳腺癌的初步诊断有一定价值。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血流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肿块的性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乳腺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尤其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乳腺病变诊断有重要作用,能够更精确地评估肿瘤的范围等。
病理学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二级浸润性乳腺癌的金标准。病理医生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明确是否为癌细胞以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等病理特征,从而准确诊断二级浸润性乳腺癌。
五、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保乳手术适用于合适的患者,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乳房外形,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而改良根治术等术式适用于病情相对较晚或不适合保乳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相关组织,达到去除病灶的目的。
综合治疗:术后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化疗是常用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放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可针对手术区域等进行照射,进一步清除残留的癌细胞。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通过药物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靶向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进行治疗,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可以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六、预后及康复注意事项
预后情况:二级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一般来说,经过规范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有一定的水平,但如果病情发现较晚、治疗不规范等,预后会相对较差。总体而言,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康复注意事项
年龄方面:中老年患者在康复期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康复锻炼,如简单的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年轻患者在康复期除了适当锻炼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年轻患者可能面临更多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康复。
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在康复期要特别关注自身激素水平相关情况,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内分泌治疗等相关措施,同时注意乳房的自我监测等。
生活方式方面:康复期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饮食;坚持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逐渐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加心理辅导等方式调节心理状态。
特殊人群风险方面:有家族史的患者在康复期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等情况。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史的患者同样要重视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监测和后续治疗等,防止疾病复发或出现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