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尿布疹和湿疹的定义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好发部位、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预防与护理。尿布疹因婴儿臀部皮肤受尿液粪便刺激等引起,好发于尿布覆盖区域,根据病史和皮肤表现诊断,通过保持清洁干燥等预防护理;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皮疹多样,不同年龄好发部位不同,依据病史等诊断,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预防护理。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尿布疹
尿布疹是婴儿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是由于婴儿臀部皮肤长时间受尿液、粪便刺激,以及尿布摩擦等因素引起。尿布区域的皮肤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尿液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刺激皮肤导致炎症反应。例如,一项针对婴儿尿布疹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持续的尿液和粪便接触是引发尿布疹的重要诱因,在尿布更换不及时的婴儿中,尿布疹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好发于婴儿的臀部、会阴部等尿布覆盖区域,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儿都可能发生,但以6个月以内的婴儿更为常见,这与该阶段婴儿的排尿排便频率较高、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
2.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遗传因素在湿疹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有过敏史,婴儿患湿疹的风险会增加。免疫方面,Th1/Th2细胞失衡等免疫异常参与了湿疹的发病过程。环境因素如接触过敏原(花粉、尘螨等)、气候变化、皮肤干燥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湿疹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家族史的婴儿。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婴幼儿期较为常见,儿童及成人也可发病。
二、临床表现
1.尿布疹
皮肤表现主要集中在尿布覆盖区域,初期可能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丘疹、水疱,严重时会有糜烂、渗出等情况。皮疹边界相对比较清晰,与尿布的形状有一定相关性,一般不会超出尿布覆盖的范围。比如轻度尿布疹时,婴儿臀部皮肤只是轻度发红,皮肤表面基本保持完整;而重度尿布疹时,会出现明显的水疱,甚至皮肤破损、渗液。
婴儿可能会因为局部皮肤不适而出现哭闹、烦躁等表现,尤其是在更换尿布时可能会因触及皮疹而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反应。
2.湿疹
湿疹的皮疹形态多样,急性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亚急性期表现为红肿和渗出减轻,有少量鳞屑;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等。湿疹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皮疹多呈对称性分布。例如,婴儿湿疹常见于头面部、四肢屈侧等部位,皮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丘疹、丘疱疹,搔抓后可出现渗出、结痂等。儿童及成人湿疹的皮疹表现与婴幼儿湿疹有相似之处,但部位可能更广泛,且瘙痒感通常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往往会因为剧烈瘙痒而不断搔抓,导致皮疹进一步加重。
三、好发部位
1.尿布疹
主要好发于婴儿的臀部、会阴部、大腿内侧等部位,这些部位是尿布覆盖的区域,长期处于潮湿、被尿液和粪便污染的环境中,容易引发尿布疹。
2.湿疹
不同年龄阶段湿疹的好发部位有所不同。婴幼儿湿疹好发于头面部、scalp(头皮)、四肢屈侧(如肘窝、腘窝等);儿童湿疹除了头面部、四肢屈侧外,还可能累及手背、手腕等部位;成人湿疹的好发部位则更加多样,可出现在手部、足部、颈部、乳房等部位,且皮疹分布相对更广泛,不一定对称分布于屈侧部位。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尿布疹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婴儿尿布使用情况、更换频率等)和典型的皮肤表现进行诊断。医生通过查看婴儿尿布覆盖区域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有发红、丘疹、渗出等表现来确诊尿布疹。
鉴别诊断:需要与一些皮疹相鉴别,如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皮疹。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皮疹边界可能更清晰,周围有卫星状小丘疹,可通过真菌镜检等实验室检查来鉴别,真菌镜检若发现念珠菌菌丝或孢子则提示为念珠菌感染。
2.湿疹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发病部位等进行综合诊断。医生会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发病经过等,再结合典型的皮疹表现来诊断湿疹。例如,对于反复发作、有家族过敏史、皮疹呈多形性且对称分布的患者,倾向于诊断为湿疹。
鉴别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去除接触物后病情可较快好转,而湿疹一般无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分布更广泛,多呈对称性。另外,还需与脂溢性皮炎相鉴别,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部,有油腻性鳞屑,而湿疹的鳞屑一般不呈油腻性。
五、预防与护理
1.尿布疹
预防:保持婴儿尿布区域清洁干燥是预防尿布疹的关键。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婴儿臀部,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而不是擦拭。可以适当让婴儿臀部暴露在空气中,保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尿布或纸尿裤。例如,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尿布,在天气允许时,让婴儿臀部暴露10-15分钟,有助于预防尿布疹的发生。
护理:如果已经发生尿布疹,轻度尿布疹可以使用含有氧化锌等成分的护臀膏进行护理,保护皮肤;对于重度尿布疹,需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同时要更加注意尿布的更换频率和臀部的护理。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由于其皮肤更加娇嫩,预防尿布疹时要更加小心,选择更柔软、透气性更好的尿布,并且更频繁地更换尿布。
2.湿疹
预防: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尤其是在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等刺激性材质的衣物。例如,建议每天使用保湿剂2-3次,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保湿产品。
护理:湿疹患者要注意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洗澡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对于婴幼儿湿疹,家长要注意修剪婴儿的指甲,避免婴儿搔抓皮疹。在饮食方面,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易过敏食物;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水解蛋白奶粉等。儿童及成人湿疹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皮肤干燥等原因更容易发生湿疹,在护理时要更加注重皮肤的保湿,选择温和的护肤产品,并且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