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是儿童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以上或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由遗传、内分泌、营养、慢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侏儒症是垂体性侏儒症,由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是矮小症特定类型,二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考虑均有差异,儿童期是干预关键,青春期和成年期也需相应关注与管理。
侏儒症:狭义的侏儒症一般指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身高显著低于正常同龄人。它是矮小症的一种特定类型,主要病因是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异常。
病因差异
矮小症病因
遗传因素:父母身材矮小可能遗传给子女,导致儿童身高低于正常范围。例如一些家族性矮身材,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倾向,基因决定了儿童的生长潜力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内分泌因素:除了生长激素缺乏外,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引起矮小症。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的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儿童生长缓慢,身高低于正常,同时还可能伴有智力发育迟缓等表现。此外,性激素分泌异常也可能影响身高,如性早熟的儿童,在早期身高增长较快,但由于骨骺提前闭合,最终身高反而低于正常。
营养因素:长期营养不良,如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或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低于正常。例如贫困地区儿童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营养摄入不均衡,容易出现矮小症。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病、哮喘等,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慢性疾病会消耗身体能量,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同时疾病本身的病理过程也会干扰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等生长相关的内分泌调节,从而导致身高增长受限。
侏儒症病因
垂体前叶病变:垂体肿瘤、垂体缺血性坏死等病变可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例如垂体微腺瘤可能会压迫垂体前叶,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引起儿童生长缓慢,出现侏儒症表现。
遗传因素:少数侏儒症是由遗传因素导致,如基因缺陷引起垂体前叶发育异常,从而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临床表现差异
矮小症:不同病因导致的矮小症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共同特点是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童。除身高矮小外,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相应表现。例如营养性矮小症儿童可能伴有消瘦、皮肤干燥等营养不良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儿童可能有面色苍白、反应迟钝、智力发育可能受影响等表现。
侏儒症: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成年后身高多在130厘米以下。身体比例相对均匀,智力发育一般正常。患儿头大、四肢短,但躯干长度基本正常。同时可能伴有第二性征发育延迟或不发育等表现,如男性患儿青春期无胡须、喉结不明显等,女性患儿青春期无月经来潮等。
诊断方法差异
矮小症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儿童的出生史,包括孕周、出生体重等;家族史,了解父母身高及家族中有无矮小身材者;生长发育史,如何时会坐、站、走,每年身高增长情况等;既往病史,有无慢性疾病等。
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评估生长曲线。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性激素水平等,以排除营养、内分泌等方面的问题。还可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通过药物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激素水平,以评估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功能。例如胰岛素低血糖激发试验等,若生长激素峰值低于正常范围,则提示可能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等问题,但矮小症的病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需要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拍摄左手腕掌指骨X线片,通过骨龄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成熟程度。还可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排除垂体病变等情况。
侏儒症诊断
病史及临床表现:除了符合矮小症的一般表现外,重点关注垂体相关病史及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的表现。
生长激素测定及激发试验:侏儒症患者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往往提示生长激素分泌显著不足,基础生长激素水平也多低于正常。
影像学检查:头颅MRI对于诊断垂体性侏儒症尤为重要,可发现垂体前叶病变等情况,如垂体微腺瘤等病变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治疗差异
矮小症治疗: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是营养因素导致的矮小症,需要调整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鼓励儿童均衡饮食。对于内分泌因素导致的矮小症,如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可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将甲状腺功能调整到正常范围后,儿童的生长发育可逐渐恢复。对于慢性疾病导致的矮小症,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病情稳定后,儿童的生长可能会有所改善。
侏儒症治疗:主要是针对垂体性侏儒症的生长激素替代治疗。通过外源性补充生长激素,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生长状况,使身高逐渐接近正常范围。但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定期监测生长情况、骨龄变化等指标,以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因为身材矮小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干预。
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期:无论是矮小症还是侏儒症,儿童时期是干预的关键阶段。对于矮小症患儿,需要早期诊断,因为早期干预效果更好。例如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在儿童期及时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有效促进身高增长。在营养方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家长要注意为儿童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奶制品、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避免因身材矮小受到同伴的歧视等,导致儿童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矮小症和侏儒症患儿,青春期的处理也很关键。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患儿,在青春期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除了促进身高增长外,还可能有助于第二性征的正常发育。对于性早熟引起的矮小症患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干预,如使用药物抑制性腺发育,延缓骨骺闭合时间,争取更长的生长时间。
成年期:对于成年后的侏儒症患者,可能已经错过最佳的生长干预时期,但在生活中仍需要注意健康管理。例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因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同时,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慢性疾病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