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诊断项目通常包括临床评估与病史采集、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与代谢筛查、运动功能与发育评估等。

1、临床评估与病史采集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儿的孕期、分娩史及早期发育情况,结合体格检查观察肌张力、姿势反射等异常表现,为脑瘫诊断提供基础依据。
2、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或CT可直观显示脑部结构异常,如脑白质软化、脑发育不良等,帮助明确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是确诊脑瘫的关键手段。
3、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肌电图等检查可评估神经传导功能,排除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等类似疾病,辅助判断脑瘫类型及并发症。
4、实验室与代谢筛查
通过血液、尿液检测排除遗传代谢病、感染或中毒等因素,避免误诊为原发性脑瘫,尤其适用于发育迟缓伴多系统症状的患儿。
5、运动功能与发育评估
采用标准化量表评估粗大或是精细运动能力、语言及认知水平,动态监测发育轨迹,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量化依据。
脑瘫诊断需综合多学科检查,早期识别异常信号至关重要。若发现婴儿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滞后或姿势固定,建议尽快至儿童神经科或康复科就诊,通过系统评估明确病因并启动干预,较大限度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