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有食疗、中药内服、针灸治疗等。
1.食疗
中医强调“食养为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根据证型选择食材。脾胃虚弱者宜食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养胃之物,可煮山药莲子粥,增强脾胃运化;胃阴不足者适合银耳、百合、梨等滋阴润燥食材,如银耳百合汤,缓解胃阴亏虚引起的口干、胃脘灼痛;肝气犯胃者可适量食用陈皮、萝卜等理气和胃之品,如陈皮萝卜汤,减轻嗳气、腹胀。
2.中药内服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与脾胃虚弱、肝气犯胃、胃阴不足等证型相关,需辨证选用中药。如果脾胃虚寒,常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的中药,搭配干姜、甘草等温中和胃的中药,可改善胃脘冷痛、食后腹胀;如果胃阴亏虚,以沙参、麦冬、玉竹等滋阴养胃的中药为主,佐以白芍、甘草等缓急止痛的中药,可缓解口干舌燥、胃脘隐痛;如果肝气犯胃,用柴胡、香附等重要,能够疏肝理气,配陈皮、佛手等中药,可和胃降逆,减轻嗳气、胁肋胀痛。中药内服可从根本上调理脏腑功能,修复胃黏膜,需遵医嘱长期服用。
3.针灸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经、脾经、肝经气血失调相关,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气机。常选中脘穴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改善胃脘痞满;足三里穴补益脾胃、调和气血,增强胃腑运化能力;太冲穴疏肝解郁,缓解肝气犯胃所致的胃脘不适。针刺时采用补泻手法,虚寒证用补法,气滞证用泻法,可每周2-3次,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胃黏膜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