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受体缓解皮肤过敏症状,第一代有镇静作用,第二代镇静轻,儿童用需谨慎选第二代并遵医嘱,老年人用要关注中枢和心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有强大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外用适用于局部成人儿童但要选合适制剂和避免长期大面积用,系统用成人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监测指标,儿童用需权衡利弊;肥大细胞稳定剂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可预防发作,成人儿童均可使用,有过敏体质易复发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用但要观察不良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拮抗白三烯受体抑制炎症反应对部分患者有效,成人一般可用,儿童按年龄体重调剂量,老年人用要关注肝肾功能。
作用机制:通过阻断组胺H受体发挥作用,能有效缓解皮肤过敏引起的瘙痒、红斑等症状。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可透过血-脑屏障,有镇静作用,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镇静作用较轻,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好。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抗组胺药物能显著改善皮肤过敏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一般可正常使用,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轻微不适。对于儿童皮肤过敏,应谨慎选择抗组胺药物,优先考虑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且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调整合适剂量,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老年人使用时也需关注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有基础疾病应告知医生。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能快速减轻皮肤过敏的严重炎症反应。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可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减轻过敏引起的红肿、瘙痒;系统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用于严重的、泛发的皮肤过敏情况。多项临床试验证实,糖皮质激素能迅速缓解重度皮肤过敏症状,但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骨质疏松等。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外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局部皮肤过敏的成人和儿童,但要注意根据皮肤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强度的制剂,儿童使用时更需谨慎,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成人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如严重的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且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骨密度等指标,老年人使用时需警惕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儿童使用则需权衡利弊,严格遵循医嘱。
肥大细胞稳定剂
作用机制: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减少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如色甘酸钠,可用于预防皮肤过敏的发作,对一些因接触过敏原而容易复发皮肤过敏的患者有一定预防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肥大细胞稳定剂在预防皮肤过敏方面有一定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儿童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对于有过敏体质且容易反复发作皮肤过敏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使用肥大细胞稳定剂来预防发作,但使用过程中仍需观察是否出现眼部刺激等轻微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抑制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对部分皮肤过敏患者有效,尤其在合并哮喘等呼吸道过敏疾病的皮肤过敏患者中应用。例如孟鲁司特钠,多项研究表明其能改善皮肤过敏相关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一般可使用,儿童使用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如有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应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